来源:
据菲律宾媒体3月25日报道,周一,圣贝达研究生院法学院院长兰希利奥·阿基诺神父为前总统杜特尔特被捕一事辩护,称此举基于坚实的法律原则,并非出于政治动机。
“法律是明确的——菲律宾国内法律框架承认国际法庭对危害人类罪案件的管辖权”,阿基诺说道,他同时也是《马尼拉时报》的专栏作家。“杜特尔特被捕并非政治迫害,而是关乎正义和遵守我们的法律承诺。”

阿基诺指出了支持杜特尔特被捕并引渡至荷兰受审的两项关键法律依据。首先,他提及菲律宾于2011年加入国际刑事法院(ICC)。根据《罗马规约》第127条,即便在退出后,一国仍有义务配合属于该法院管辖范围的正在进行的案件。
菲律宾于2019年正式退出国际刑事法院,但阿基诺强调,这并不能免除该国此前的承诺。
“我们对《罗马规约》的批准产生了相关义务,这些义务并不会因我们的退出而消失”,阿基诺说道。“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在此并不适用,正如批评者所声称的那样。在退出前已展开调查的案件仍属于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范围。”
阿基诺援引的第二项法律依据是《第9851号共和国法》,即《菲律宾危害国际人道主义法、种族灭绝罪及其他危害人类罪法》,特别是其中的第17条,该条规定菲律宾政府可将调查和起诉工作移交国际法庭。
他表示,这一条款支持对杜特尔特的逮捕及可能的引渡。他还驳斥了有关此案出于政治动机的说法,称此类指控是“对真正问题的转移”。
“这与政治操弄无关。这是要为法外处决和禁毒战争中丧生的数千条生命负责。无人凌驾于法律之上,即便是前总统也不例外”,他说道。
杜特尔特的支持者强烈反对对他的逮捕,认为菲律宾退出国际刑事法院后,该法院对其便不再拥有管辖权。然而,包括阿基诺在内的法律学者坚持认为,对于在退出生效前已启动的案件,该国的义务仍然具有约束力。
阿基诺敦促公众保持谨慎,强调负责任表达的重要性。“我还想提醒公众,虽然表达自身感受是可以的,但一旦越界并试图推翻政府,就构成了煽动叛乱——这是一种犯罪行为”,他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