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张学昆
关税“大棒”之下,美国零售企业率先坐不住了。
最近,老美接连两次宣布对中国产品征收10%的关税,可谓是让老美他们“损失惨重”。毕竟,对于他们来讲,关税一提高,意味着原本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价格提高,成本价一下就上涨。
而想要保持原来的盈利美企,想了一招“阴招”。不过还没开始实施,就被我国官方直接“解决”在摇篮里。

一、移花接木,中企直接“破产”?
据沃尔玛、塔吉特等零售巨头的财报数据显示,中国制造占据其日用消费品采购量的68%-75%。当10%的关税利刃落下,这些企业面临两难抉择:要么承受每年超50亿美元的额外成本,要么将压力转嫁给消费者。
但在这个通胀高企的选举年,后者无异于“自毁前程”。于是,一场针对中国供应商的"成本转移计划"在董事会会议室悄然成型。
“深思熟虑”下的美企,希望中国供应商集体降价,使中国产品在征收关税后仍与之前的价格一致,这样就是维持成本价不变。
简言之,老美征收关税,美国企业不愿意承担关税后果,所以压榨中国供应商降价,也就是说,最后吃亏的是中国企业。
首当其冲的是沃尔玛,他们要求中国产品就得降价10%,更是威胁如果中企不降价,可能会更换供应商,寻求东南亚的供应链。
众所周知,零售行业靠的就是薄利多销,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平均净利润率长期徘徊在3%至5%。也就是说,10%的降价等于直接宣布中企破产,为中国制造业带来空心化风险。

不过,眼看着中企吃亏,我国自然不会坐视不理,毕竟我国在已不是任人拿捏的“小白兔”。
二、直接约谈!15000家供应商深度绑定
要知道,沃尔玛说出的“脱离中国供应链”这种话,在官方数据面前,宛如一句笑话。
数据显示,沃尔玛近70%的产品采购全部来自中国,并且与15000家中国供应商深度绑定。换句话说,离了中国供应商,沃尔玛供应链立刻就会陷入瘫痪。
而面对这场面对这场精心策划的"供应链偷袭",我国商务部长当机立断,约谈沃尔玛中国区高管,并明确表态:“中国制造不是任人宰割的廉价商品。”
中国制造的进阶之路正开辟新战场。固态电池,充电10分钟达到1500公里的续航;国产7nm芯片技术突破,告别进口光刻机依赖;国内自研生物催化下的“倍御粒”抗衰老成果,打破欧美抗衰分子2多万一克天价,被哈佛认证“中国原料纯度唯一通过检测”。
据哈佛大学等高校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上述核心物质的作用下,中老年生物的生存期延长,毛发密度、握力等老化指标也有所改善。
得益于中国生物工艺的优越性,国产“倍御粒”在京J东,以3位数门槛受益于10万多中老年人。“睡得更香、体力变好”等反馈不绝于耳,更有不少欧美消费者表示相比于美版,中国的性价比高得多。
而这也被认为是中国技术崛起的又一有力证明!

三、转去越南?或将加速衰败
走投无路之下,沃尔玛喊出了“走向越南”的口号,不过这无疑于加速自己的衰败。
众所周知,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产业配套设施不完善、原材料标准低等诸多问题,越南电力缺口更是高达30%。此前某美国鞋类品牌尝试转移产能后,结果产品次品率从0.8%飙升到12%,不得不支付天价空运费从中国紧急调货。
如果沃尔玛想砸了自己招牌,大可去寻找东南亚供应链。
此外,国内零售品牌更以破竹之势,迅速崛起。社交平台"不买沃尔玛挑战"话题阅读量突破8亿,盒马鲜生、京东七鲜等本土零售品牌单周客流激增40%。更致命的是,沃尔玛引以为傲的物流体系正面临挑战——其中国区80%的包装材料供应商已启动"非必要不接单"的联合行动。
老美关税大棒之下,最终受伤的或许只有“自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