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岭北大战,三大名将齐出,15万精锐北上,明朝为何战败?

岭北大战,三大名将齐出,15万精锐北上,明朝为何战败?
2021年10月25日 16:17 新浪网 作者 繁华万里775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明朝的故事,例如明朝骑兵的发展、明朝的火器类型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明朝初期与北元政权的岭北大战。俗话说“花无百日红,”明朝历经了太原大战、沈儿峪大战两次决定性胜利以后,在岭北大战中,却损失惨重。最终,明朝第一代名将基本上退出了历史。那么,岭北大战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们聊聊岭北大战之前的时代。在元朝统治的末期,中原各地爆发了规模巨大的红巾军起义。不过,各地的起义军各自为政,逐步形成了一个个割据政权。这些割据政权并不和睦,经常相互进攻,例如陈友谅、张士诚、明玉珍、方国珍等等。红巾军将领出身的朱元璋,以江淮等地为根据地,逐步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历经几次大战以后,朱元璋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等一系列格局政权,基本上统一了南方地区。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了明朝。与此同时,名将徐达、常遇春等人,开始了大规模的北伐。徐达的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元顺帝带领后妃、官员等撤往上都,也就是历史上的北元政权。请注意,北元政权仍然拥有很强的实力。

  败退北方草原以后,北元政权并不甘心失败,屡屡组织力量南下,进攻明朝北部的州县。尤其是北元名将王保保,一直是明朝的心腹大患。在南下的过程中,王保保先后几次击败明朝将领。当然,在太原大战、沈儿峪大战等两次至关重要的大战中,王保保被徐达击败,部队损失惨重。但历经2年时间的休养生息以后,北元政权仍计划大举南下。

  元顺帝去世以后,爱猷识理达腊登基,对王保保非常信任。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的第一名将徐达,敏锐的感觉应该先发制人。徐达主动请战;“今天下大定,庶民已安,北虏归附者相继,惟王保保出没边境,今复遁居和林。臣愿鼓率将士,以剿绝之。”为了尽可能解决北元问题,朱元璋抽调了15万精锐部队,设定了三路夹击的大计划。

  1372年,明朝的第二次北伐开始了。其中,大将徐达率领5万精锐为中路军,曹国公李文忠率领5万军队为东路军,宋国公冯胜率领5万军队为西路军。三路大军以徐达的中路军为主,计划三路大军在和林会师。由于北伐规模很大,在明朝大军出动之初,王保保就已经得知了确切的消息。此时的王保保,总结了几次与徐达交战的失败经验。

  采用了诱敌深入的策略,利用连续几次“战败,”引诱徐达的中路军孤军深入。此时,中路军的开路先锋为蓝玉,这进一步加剧了中路军的冒进。最终,明朝中路军在乌兰巴托东北风的爱岭北,遭遇了王保保部队的合围。不过,面对王保保的包围圈,徐达的反应非常快,不愧是名将。迅速指挥部队反击,成功突出了王保保的包围圈。

  但是在撤回明朝境内的过程中,中路军遭遇了北元军队不断的袭扰和小规模伏击。此战,徐达的中路军总计损失了1万多人,但徐达把大部分部队带了回来。由于中路军的失败,西路军和东路军即便大获全胜,也已经无法达到战役的最初作战目标了。更何况,李文忠率领的东路军,进攻也并不顺利。李文忠率领东路军北上,击败了北元太师哈刺章的部队。

  但由于战线太长,再加上北元骑兵的不断袭扰,东路军的粮道被切断,李文忠不得不命令撤退。祸不单行,在撤退的过程中,东路军迷失方向,在缺少粮食和淡水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官兵饿死、渴死。再加上北元军队的尾随追击,宣宁侯曹良臣、骁骑卫指挥使周显、振武卫指挥同知常荣、神策卫指挥使张耀等人战死。最后,李文忠的东路军,俘虏北元官兵和家眷1840多人。

  与中路军的惨败、东路军的小胜相比,冯胜的西路军堪称是完胜。在甘肃等地,冯胜、傅友德率领西路军,先后几次击败北元军队。在别笃山口,生擒北元平章长加奴等二十七人、马驼牛羊十余万。沙州之战,又俘获马驼牛羊二万余。至于俘虏的北元官兵更是不计其数,在此之后,明朝在西北地区与北元的对抗中,取得了明显的优势。

  由于中路军、东路军的实际情况,冯胜的西路军虽然大获全胜,但战役目的已经无法达到。在此之后,明朝第一代名将们的大规模出征,已经基本结束。至于明朝与北元政权的中小规模战斗,几乎每年都在继续。直到1387年,蓝玉率领大军取得了捕鱼儿海大捷之后,明朝才彻底打垮了北元政权的主力,北元政权开始分崩离析。

  关于明朝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明朝徐达王保保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