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英国使节送给乾隆一门大炮却不招待见,仅仅是“热脸碰上冷屁股”?

英国使节送给乾隆一门大炮却不招待见,仅仅是“热脸碰上冷屁股”?
2020年05月25日 18:00 新浪网 作者 军武速递-官方

  【大伊万问答】

英国使节送给乾隆一门大炮却不招待见,仅仅是“热脸碰上冷屁股”?

  LZL:据说马戛尔尼访华时送了乾隆一门在当时非常先进的加农炮,乾隆帝没有想到其先进之处,而是把它当成纪念品放在圆明园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发现那门炮过了几十年仍然还被锁在腐朽的木箱里任其自生自灭的生锈。而不是将其投入实在并且仿制学习它的先进。这是真的吗,作者?

  大伊万:马戛尔尼访华这件事其实有相当多的细节值得我们品味,其中可以牵扯出古代中国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风土人情,甚至古代中国基于其“天下”体系对周边国家的态度和认知。

  当然了,由于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考量,教科书对马戛尔尼访华事件只做了简单的、二元化的解读,认为是“清帝国对外界一无所知”;又有很多历史民科从中摘取出了一部分对清帝国不利的表述,以证明所谓清帝国的“野蛮化”,这两种说法都不甚客观。

  就比如马戛尔尼公使送给乾隆皇帝的礼物,除了你所说的“榴弹炮”,还包括了大型地球仪、反射式望远镜、气压计、气象仪、沙发椅、新型马车、西方的新型单兵武器、热气球、舰船模型等等。而乾隆皇帝对此的反映是啥——“不屑一顾”,很简单,马戛尔尼使团送的东西,比如望远镜,气压计,地球仪之类的东西,乾隆皇帝早都有,参观完了乾隆皇帝的热河行宫后,马戛尔尼自己都这么认为:“吾直不知中国帝王之富力何以雄厚至此也。”

  至于为何乾隆皇帝搞到了这么多东西,却不知道实际运用,很简单,在古代中国的意识形态中,玩这些“奇技淫巧”,其实和听戏,遛狗,打马球是一个性质的事儿,别的不说,单单看一个天启皇帝做点木匠活能给编排成什么样就看出来了。古代中国从来都没有技术立国的概念,这没治。

  而马戛尔尼对于清帝国种种愚昧落后的表述,也有些很有意思的细节,首先,马戛尔尼的著作不仅包括了此类表述,也包含了大量完全相反的叙述,如描述中国人的性格沉稳、内敛:“中国人的认真、沉着和稳重,我们已看到令人信服的证明”、“苏州城内外无数居民都衣着更好,看上去都更满足和愉快,胜过我们在其他地方所见。他们几乎都穿丝着绸”。甚至到了1845年、一鸦都打完好几年了,法国使团到了中国,还认为苏州“那里耀眼的魅惑人的东西应有尽有。物产丰富,气候温和,举凡娱乐、文学、科学、美术的东西无一或缺。这里是高级趣味的工艺和风靡全国的风尚的源泉地。这里一切东西都是可爱的、可惊叹的、优美的、高雅的、难得的美术品。”

  同时,根据马戛尔尼的叙述,认为中国贫穷落后、愚昧无知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周边,伴随着使团沿着大运河南下,马戛尔尼对于中国的描述也在逐渐变好,认为江南最为繁华。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熟悉的感觉?

  至于说乾隆皇帝坚持要求马戛尔尼使团叩头、福康安大将军不愿意看英军火器演示,课本上为了降低教学难度,对其前因后果也做了简化,其实根据学界的研究,这些细节本质上反映了当时已经存在了的中英外交斗争:

  一、在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前,乾隆皇帝已经接到报告,印度的英国殖民者介入了廓尔喀战争,说白了就是英国人已经有了干涉中国的“前科”,加上英国商船彼时已经在中国沿海横行不法,实际上乾隆皇帝对这些人一点好感也没有。二、根据马戛尔尼向乾隆皇帝提出的要求,包括了提供沿海岛屿给英国人居住、要求英国人可以自由出入广州珠江口并减免课税、开放四口通商、允许英国人传教等等,是不是一股熟悉的味道?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后来在《南京条约》中逼迫中国签署的内容。

  从这些角度来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并不是简单的“走马观花一日游”,而是包含了错综复杂的外交斗争,乃至英国殖民者对中国最早的侵略尝试。从这个角度来审视马戛尔尼使团访华,自然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观感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乾隆皇帝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