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台内球技术是关键,这是孙颖莎跟陈幸同的区别,也是竞争力的关键

台内球技术是关键,这是孙颖莎跟陈幸同的区别,也是竞争力的关键
2021年10月19日 19:29 新浪网 作者 在绿茵上奔跑

  一些球迷始终搞不懂,陈幸同即使大比分2:0领先,竟然也能被孙颖莎3:2逆转取胜。所以说很多时候不是孙颖莎没给陈幸同机会,只是陈幸同确实没有抓住而已。为什么抓不住?因为在技术的先进性方面,当然是孙颖莎占据优势。

  这一点体现在台内球的环节,孙颖莎即使比分落后,也能通过台内球的摆短寻找进攻机会。其实这一战术陈幸同早就清楚,自己在跟陈梦的比赛当中也经常性地运用。但是跟孙颖莎斗台内球,陈幸同还显得技术薄弱了。

  

  陈幸同的优势就在于打相持球很有厚度,陈幸同的相持球优势,可以说是刘诗雯与陈梦的结合体。陈幸同既有刘诗雯那样的速度优势,又具有陈梦那样的相持球厚度,擅长防守。陈幸同的比赛稳定性是非常高的,讲究稳中求变。

  之所以陈幸同面对陈梦的比赛,能够连续获胜。就在于陈梦在打不透对手防守的时候,想变被动为主动,结果反而丢掉了自己擅长的相持球优势。因为陈幸同非常了解陈梦,知道陈梦主动进攻必然主动失误开始增多。

  

  陈梦也不想一想,陈幸同即使面对攻击力更加强悍的孙颖莎和王曼昱,都能从容应对,坚持防守反击,更何况是攻击力不如上述两人的陈梦了。如果陈梦进攻的稳定性拥有孙颖莎和王曼昱那样的优势,又何愁打不赢陈幸同呢?

  所以说问题还是出在技术的先进性上,而不是一些不懂球的球迷所认为的相生相克。当你技术先进了,还存在什么相生相克吗?一些球迷认为孙颖莎天生克制陈幸同,而陈幸同又克制陈梦,这是非常片面的理解方式。

  

  包括之前两次击败孙颖莎的王艺迪,之所以被孙颖莎3:0击败,还是因为自己技术的先进性不如对手。孙颖莎其实对付王艺迪和陈幸同都用同样的战术,那就是发正手位的短球,只不过王艺迪跟陈幸同在接发球这个环节,采取的方式不同。

  王艺迪性子比较急,老是想在接发球环节,通过反挑来主动进攻,所以说容易丢分过快。为什么孙颖莎要发正手位的下旋短球呢?就是吃准了对手接发球环节不占优势。

  

  陈幸同正好性格跟王艺迪相反,以稳为主。在接正手位短球的时候,都是通过搓球摆短的方式来跟孙颖莎缠斗。而孙颖莎很明显采取的是阳谋战术,明知道陈幸同斗台内球不占优势,而陈幸同自己也知道,但也没有更好的限制办法。

  这总比接发球直接抢攻丢分要好得多,最起码还能过渡上几板,再加上陈幸同天生的防守优势,有时候孙颖莎通过台内球斗短发动进攻,一旦被陈幸同防住了,也有丢分的危险。

  

  不过孙颖莎的优势就在于能够连续进攻,一般选手很难扛住孙颖莎的正手连环击。孙颖莎的连续进攻的挥拍动作连贯性好,动作是一气呵成。而陈梦在这个环节,由于速度衔接慢,一旦被陈幸同防住了,就容易被打回头杀。

  这也是孙颖莎和王曼昱相比较陈梦的优势所在,她们的进攻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所以说比赛的观赏性更高。女子男性化的打法确实是个趋势,这不以选手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毕竟竞技体育讲究更高、更快、更强。

  

  如果孙颖莎也像跟陈梦对战那样,一味地跟陈幸同打相持球,那陈幸同还真有获胜的可能性。这就陷入了陈幸同的比赛节奏中去了,其实球迷观看孙颖莎跟陈幸同的比赛,就能够预测孙颖莎跟陈梦的比赛结果。

  二者本身就是相通的,陈幸同跟陈梦都是防守反击打法。只不过陈幸同的速度更快,能够利用两面摆速的优势,在防守当中更加占得先机。但一旦讲究进攻的话,手段就要少于孙颖莎了。

  

  陈幸同应该说是目前防守反击打法的顶尖选手,没有之一。陈幸同已经将防守反击打法精髓学到了,而且比赛的稳定性超高,这一点是目前国乒选手里唯一一个做到的。王曼昱之所以最近能够战胜孙颖莎了,就在于王曼昱进攻的稳定性高了。

  相比较防守反击的打法,孙颖莎跟王曼昱的进攻打法也是讲究稳定性。陈幸同要想超越这两个选手,除非舍弃自己的打法,很显然这做不到。所以说未来的陈幸同应该在双打领域寻找突破口,只有这样才能参加奥运会。

  

  当然陈幸同也应该补充自己台内球的短板,要是目前有一个主管教练就好得多。台内球短板补充之后,相信以后王曼昱跟孙颖莎想要轻易击败陈幸同就变得困难起来,在这一点上球迷不必怀疑。

  未来国乒的格局,相信就是孙颖莎、王曼昱、陈幸同三足鼎立的格局。本身这三名选手在2018年的时候,就被称作是三个希望之星。未来这三年这三个人都将迎来职业生涯的黄金期,三名选手的绽放期才刚刚开始。

  

  孙颖莎跟陈幸同相比,确实进攻的手段更多。短期之内,陈幸同想要赶超孙颖莎的可能性很小。所以说不是孙颖莎克制陈幸同,是陈幸同在技术上还有许多要突破的难题。不知道广大的球迷朋友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