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慈善家庭 | 广州好街坊!老西关这对夫妻写下抗疫“请战书”

慈善家庭 | 广州好街坊!老西关这对夫妻写下抗疫“请战书”
2020年12月02日 12:34 新浪网 作者 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

  慈善家庭专题第5期

      “我是荔湾区昌华街辖区的居民……我申请加入社区防疫志愿工作”。

      2020年1月底,新冠肺炎疫情突袭,社区防控形势日益严峻。包括广州市荔湾区昌华街在内的各个社区,早已紧张起来。一方面,是病毒传染力强;另一方面,则是恰逢假期,防控人手不足。

      社区防控迫在眉睫。也是这时候,在昌华街生活了27年的曾澜和丈夫周登涛先后给街道手写请战书,要求加入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请战书随即在社区里传开。

      这对抗疫夫妻,一位是街道办事处党建指导员,一位是派出所副所长,日常工作已是高负荷。但两个人话不多,下班后接着出现在街头巷尾、小区出入口。邻里街坊都关心道:“有必要这么拼吗?”

      后来,曾澜再回想起年初的经历,轻描淡写说道:“其实这么多年来,我们一家人都有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在我们看来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很少人知道,这一家人在过去十几年,先后荣获广州市文明家庭、荔湾区十佳书香家庭、文明家庭等称号。

      在2020年寻找最美慈善家庭活动中,他们更是获得了“最美慈善家庭”称号。

  周登涛、曾澜参加昌华街在昌华苑社区出入口站岗执勤、为居民体温排查等志愿服务疫情来了,他们写下请战书

      2月22日,周登涛、曾澜夫妻俩一起在昌华苑社区出入口值守。

      街道人员拿出手机,拍下了周登涛拿着体温检测的工具,为出入社区的人员进行排查体温,曾澜站在一旁,随时记录现场状况的镜头。也是因为这一个镜头,社区里的街坊纷纷称他们为志愿者中的“最美夫妻档”。

      这是他们坚守社区防疫一线的第27天。曾澜回忆道,了解到疫情发生后,自己立即取消春节假期,从湖南家乡赶回广州,1月27日便写了一封请战书,希望深入社区疫情防控第一线,参与到社区防控一线的公交站点值守、小区出入口站岗执勤、为居民体温排查等服务工作。

  周登涛(左二)参与的疫情防控“三人小组“在陈家祠广场值勤

      周登涛不约而同,也手写了一封请战书,每天下班后帮助规劝居民取消聚集性私人活动、减少外出,主动报名成为党员志愿者在公交车总站值守、在小区门口值守,带头科普卫生知识、抵制谣言等;了解到血库供给不足,参加了昌华街组织的无偿献血公益活动。

      有街坊问:“你们夫妻俩平日工作就够忙的了,休息时间还这样拼命?”曾澜觉得,“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昌华街生活了多年,自然而然就会有这个选择。”

  夜里下班后,周登涛、曾澜仍在公交车站点值守

  “善”理念来自家里的言传身教

      实际上,曾澜一家人的慈善氛围,在12年前,甚至更早前已经埋下伏笔。

      如今49岁的曾澜还记得,“80年代,自己还在湖南老家,小县城的每一户人大多很贫困。”她回忆道,自己一家人的餐桌上已经很少有肉菜。但令她触动的是,只要有人求助,父母哪怕不吃不喝也会帮助别人,或送吃的或送别的。

      1992年,快满22岁的曾澜来到广州扎根。她有幸遇到了一直充满正能量的做着扶贫助残、扶危救困的慈善公益道路上的中国市长协会秘书长、表姑陶斯亮, 2009年5月17日,“女市长爱尔慈善基金”以中国市长协会与各级城市政府存在的业务联系为依托,数年来与各城市政府联合协作开展了多项有影响力的公益慈善项目, 2016年3月中国市长协会与陶斯亮女士共同发起的北京爱尔公益基金会正式挂牌成立,以“倡导慈善、扶贫济困、助残助学”为宗旨,在扶贫、助残、助学等多个领域开展公益慈善项目。“那时觉得姑姑很伟大,把慈善当做工作。她言传身教地带动了我,让我深深体会到慈善更多的是爱心的奉献。”曾澜说,那时候已决定要向姑姑看齐,学习她“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慈善理念。

  曾澜参加昌华街组织的无偿献血公益活动

      2007年年底,曾澜到荔湾区昌华街道办事处报到工作。第二年起,从南方冰灾到汶川地震,她都在昌华街党工委的组织下参与了捐款。后来,她发现昌华街是一个老城区,“我们定期探访困难群体,发现了许多八九十岁的独居长者,他们很需要关爱。”

      “一开始我是出乎意料地惊讶,没想过这座繁华大都市里还会有困境人士对着我们说出自己微不足道的小心愿。”曾澜说,“有的是收音机,有的是被子,有的是风扇……”针对这一情况,昌华街近10年来,每年坚持组织开展“圆梦微心愿、一齐来帮拖”志愿服务系列活动,撬动全街慈善爱心,把爱心人士拉到区域化大党建群认领微心愿,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传递到困难党员群众的心中。

  7月,昌华街点亮微心愿活动,爱心企业捐赠物资

      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和参与者,曾澜不仅宣传发动,组织动员,链接资源,也常常尽自己所能的认领微心愿,每年捐款捐物500元—2000元不等。

  老西关人情味更重,带孩子一同送温暖

      “有时候,我们出去跟别的街道交流,大家也会说,昌华街老西关情怀挺有人情味。”每逢这个时候,曾澜总会觉得很自豪,“我是昌华人而感到骄傲和幸福。我们夫妇两人都很愿意在社区需要的时候站出来,哪怕是疫情期间,正是这里的氛围带动了我们做这些事情。”

  曾澜(右二)参与昌华街“抗击疫情担使命、凝心聚力党旗红”慰问社区一线工作人员活动

      与此同时,曾澜说,“在组织和参与街道社区志愿服务时,自己也在有意识地带动儿子参与。”她回忆道,儿子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均不在广州,孩子自出生起,便对“长者”这个词没有概念。“我希望他跟着我一起参加活动,了解人的一生还有衰老的阶段,需要人关怀帮助。”她说。

      曾澜还记得,儿子第一次参加探访孤寡长者活动,才十二岁左右,进到老旧的房子里,打扫卫生,陪伴聊天,当时慰问对象的具体情况已经记不清,但儿子回到家里,说了一句印象深刻的话:“妈妈你放心,等你老了,我会好好照顾你。”

      这时曾澜明显感觉到,志愿活动让儿子更加了解周边的世界,“正因为他感受到有的老人处于孤独和无助中,所以他不希望他关心的人以后也面对一样的处境。”此后,曾澜儿子常常从母亲这边了解一系列的志愿服务,带上同学一同组成志愿服务小组参加。

      现在,曾澜的儿子已经22岁,正在外地读大学。“孩子长大了,我们也不能闲下来,一定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曾澜说,自己现在一心投入到街道工作中。在她看来,“昌华街的微心愿撬动大家的活力,大家都愿意参与志愿服务。”

      曾澜觉得,在这种氛围下,孩子们做志愿服务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她也希望,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公益慈善事业,帮助更多的人。

  作者:苏小星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新冠肺炎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