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民心相通 中韩媒体人“云”上坦诚交流

助力民心相通 中韩媒体人“云”上坦诚交流
2021年09月23日 15:00 新浪网 作者 中青数字传播
第十三届中韩媒体高层对话活动现场。图片来源 主办方供图

  本报记者 张昊天 胡文利

  山水之邻,风雨相济。正式建交29年来,中国与韩国的友好合作得到了全方位发展。随着中韩外交关系走向“三十而立”,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指导,中国外文局和21世纪韩中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中韩媒体高层对话”,也来到了第13个年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次高层对话活动9月15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和首尔同步举行。

  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并非一直波澜不惊。人们从中总结出的经验之一,就是要重视媒体责任和两国主流媒体的沟通。正如当年推动中韩建交的幕后工作者之一、现任韩国21世纪韩中交流协会会长金汉圭所言,过去这些年,即使两国关系面临困难,中韩媒体界同仁和政府人士仍然通过坦诚对话,为两国关系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特殊时期的空间阻隔,并未削弱两国媒体工作者的热情。从携手抗疫到人文交流,与会代表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形成共识,为中韩友谊贡献媒体力量。

  加强抗疫合作 消灭“信息病毒”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在本次对话活动的“加强中韩抗疫合作中媒体的责任与担当”议题环节,中韩两国主流媒体界人士共同回顾中韩两国的抗疫历程,更加深入地思考自身的使命与担当。

  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表示,希望中韩两国媒体准确把握双边关系发展的主流和方向,聚焦携手抗疫,讲述守望相助好故事;围绕民心相通,谱写人文交流新篇章;立足媒体合作,汇聚舆论传播正能量。图片来源 主办方供图

  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表示,近年来,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韩关系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今明两年是“中韩文化交流年”,明年将迎来中韩建交30周年,希望两国媒体准确把握双边关系发展的主流和方向,聚焦携手抗疫,讲述守望相助好故事;围绕民心相通,谱写人文交流新篇章;立足媒体合作,汇聚舆论传播正能量。

  环球时报社常务副总编辑吴绮敏,讲述了韩国驻武汉总领事姜承锡去年2月“逆行”履新、与武汉市民同舟共济的故事。“友爱、团结、合作的阳光能够驱散阴霾!”她回忆说。彼时,韩国驻华大使馆挂出写有“中国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的横幅,这样的患难真情通过媒体报道后,激励了团结抗疫的意志,也加深了中韩人民的友谊。

  韩国KBS电视台报道本部长金钟明,从中韩建交前就开始从事新闻传播工作,可谓一名“新闻老兵”。他指出,两国媒体需要警惕“信息病毒”,以及青年人之间由于互不理解而产生的负面情绪。他回忆说,疫情刚暴发时,很多韩国侨民撤离武汉,KBS如实报道了中国政府在外交和行政方面提供的支援,“尽量减少刺激两国情绪的内容”。

  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季正聚指出,中韩经贸往来不断突破新里程碑,但双方媒体还应加大努力,深化两国对彼此的了解,“多作客观全面的报道,特别是要坚持客观真实报道,不受意识形态差异影响,不被主观情绪羁绊,不被盲目评论束缚”,避免为了“标新立异”而“以偏概全”,避免为了“彰显态度”而“剑走偏锋”。

  韩国新闻放送编辑人协会会长徐洋远,主张“以韩中两国为中心建立东北亚的‘零疫区’”。“韩中先建立稳定的抗疫合作体系,再把合作范围扩大到日本和朝鲜等其他国家”,“如果我们在这方面能发挥领导力,就可以构建一个东北亚无疫情区”。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韩守望相助、风雨同舟,实现抗疫合作与友好关系齐头并进,生动诠释了‘道不远人,人无异国’的邻里情谊和命运与共的理念。”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表示,“面对疫情防控、气候变化、脱贫减贫等全球性挑战,各国人民更需要相互支持、携手应对。自疫情暴发以来,中韩两国在应对疫情方面一直保持着密切合作,率先建立快捷通道制度,商定扩大人员交流,不断树立国际合作交流典范。”

  促进人文交流 消弭民间误解

  围绕“中韩文化交流年”这一议题,中韩媒体代表畅所欲言,表达了对两国人文交流与媒体合作的看法和期待。

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表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韩守望相助、风雨同舟,实现抗疫合作与友好关系齐头并进,生动诠释了“道不远人,人无异国”的邻里情谊和命运与共的理念。图片来源 主办方供图

  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长官黄熙指出,中韩两国是搬不走的友好近邻,今年启动的“韩中文化交流年”,以及2022北京冬奥会,是进一步扩大两国文化共识的契机。年轻一代对数字技术和“云交流”非常熟悉,今后应该更关注新技术和时代变化,让两国人民通过“文化”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亚洲日报》论说委员、中韩建交30周年筹备委员会秘书长金珍镐,是个地道的“中国通”,一口中文说得相当流利。他指出,韩国和中国共享汉字和儒家文化,也各自发展和保留了本国文化,两国在经济和文化上的合作具有非常便利的优势。近年来,国际格局的变化给两国造成了一些新问题,带来了一些新挑战。他主张两国以建交30周年和文化交流年为契机,审视双边关系,化解两国矛盾,促进两国关系健康发展。

  “导致两国之间有时缺乏信任的原因之一,在于相互了解不够,以及负面情绪的煽动和负能量的传递。”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非中心副主任张晖认为,中韩媒体应该发挥澄清谬误、连接内外的重要作用,“向对方国家传递更多正能量,向世界传播客观公正的声音。”

  对此,韩联社编辑总局长李盛汉深感认同。据他介绍,韩联社有“事实核查”的环节。“一些韩国媒体曾经把‘新冠病毒’称为‘武汉病毒’,但我们认为,这种命名是不合理的。”向韩国权威卫生部门进行核实后,韩联社把“武汉病毒”改成了“新冠病毒”。他呼吁两国主流媒体纠正不实报道,以此消除双方分歧。《韩国日报》论说委员李泰圭也表示,韩国媒体对疫情的看法越来越客观。曾有一位在野党候选人在公开场合提到“武汉肺炎”的谬论,韩国媒体对之进行了严厉批评,指出这是非常错误的偏向性词语,“之后在媒体上就不会看到这种词语了”。

  在新华社国际新闻编辑部副主任李拯宇看来,中韩建交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中韩经贸总额迅速增长,但双方媒体报道仍然以时政为主。他建议中韩媒体加强在经济新闻和信息服务方面的合作,推动两国经贸往来。

  谱写中韩关系青春篇章

  青年是中韩友好事业的接班人,肩负着承继中韩文化交流、连通两国民意的重要使命。杜占元特别提到,前不久,习近平主席给参与“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的国际青年代表回信,鼓励他们加强交流互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中韩两国正处于新的历史时期,抓住两国发展新机遇、推动两国合作不断迈向新台阶的重任,落在了青年的身上。双方媒体应以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两国青年群体交流思想、分享知识、互学互鉴、增进友谊,发挥好中韩青年助力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巨大潜能,共同谱写中韩关系的青春篇章。”杜占元说。

  中国青年报社党委常委、副总编辑董时,介绍了《中国青年报》在促进中韩青年人文交流方面的实践经验。她说,中国青年报社与韩国海外弘报院、《朝鲜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合作举办人文交流活动。两国年轻人在走访往来中,了解对方国家的风土人情,并结下了深厚的青年友谊,为促进中韩人文交流作出了贡献。“希望中韩青年捍卫正确的历史观,开展‘和而不同’的人文交流,创造先进的时代文化”。

  本次交流活动虽然是云端对话,但中韩双方坦诚相待、畅所欲言,取得了有建设性的对话成果。活动过程中,中国外文局与韩国21世纪韩中交流协会签署了合作协议,人民网与韩国中央日报社也联合启动了“90后眼中的中韩友好合作”短视频大赛。两国媒体通过真诚对话与务实合作,为两国政治、经济、人文合作营造健康氛围,为两国关系行稳致远贡献媒体力量。

  最后,在一声声诚挚的祝福中,代表们依依惜别——在中韩两国共同的节日中秋节和秋夕节来临之际,祝两国朋友幸福安康。相信疫情终将散去,期待我们线下相聚的那一天!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