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安徽学子“还原”抗美援朝英雄形象:烈士不再只是证书上的一段简介

安徽学子“还原”抗美援朝英雄形象:烈士不再只是证书上的一段简介
2022年01月12日 15:10 新浪网 作者 中青数字传播

  

图为王学风烈士画像赠送移交现场,左一为画像作者李匡骐。砀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王学风烈士是砀山县王寨镇人,1951年4月,在抗美援朝的华岳山守备战中,他率领战斗小组克服饥饿、寒冷等困难,奋勇杀敌。面对敌人包围,王学风两腿都被机枪打断,无法站立,他坚持坐着、爬着继续战斗,最终摔断步枪,宁死不屈,毅然跳下悬崖,牺牲时年仅25岁。

  王学风牺牲前没有留下穿军装的照片,因此,他的家属希望能画一张他身穿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的正面像,以便放入纪念馆中留存。得知这一需求后,安徽师范大学立马开展筹备工作,经过该校美术学院团委选拔,2020级美术学专业00后学生李匡骐成为主笔。

  “看了烈士的事迹,我很感动和敬佩,主动找到老师报名。”李匡骐坦言,尽管有很强烈的创作动力,但真正动笔时,发现困难重重,王学风烈士牺牲时并无子女,所以可供参考的资料只有一张其生前的侧面照和基本简介。

  如何把侧面像变成正面像,对李匡骐来说是一个不小挑战。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资料搜集,李匡骐确定了不少有关王学风烈士面容的细节,比如鼻梁处有凹陷、眼神坚毅等。

  面容绘制的过程相当耗时费力,李匡骐至今对每一稿的修改记忆犹新:“第三稿瘦了一些脸型;第五稿改变了整个面部的明暗关系和五官效果;第八稿重调了鼻头的位置、大小和嘴巴的形状;第十三稿则是对眼睛和眉毛进行改动……”通过与家属一遍遍沟通,最终完成了王学风烈士的面部绘制。

图为王学风烈士画像。受访者供图

  除了烈士面部外,人物服装的绘制也是一大难点。“网上一些志愿军照片的像素不高,军装较为模糊,款式也有些区别。”李匡骐为了更好还原烈士服装,查阅资料,并与之前绘制其他烈士画像的学长学姐交流,最终确定了一款军装。

  11日当天,看到烈士画像的成稿后,王学风的侄子王法顺说:“非常像叔叔本人,我们盼了一辈子,他终于不再只是烈士证书上的一段文字简介了,而有了更加生动的形象。”

图为王学风烈士的侄子王法顺手持叔叔的画像。砀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能得到烈士家属的认可,李匡骐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他感慨道,“绘制的过程也是一次党史学习,我不单单是用笔画像,也学习了抗美援朝整体背景知识、华岳山守备战情况等,觉得自己进入了和烈士跨时空对话的状态,深刻感受到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

  2022年1月8日,安徽师范大学另一名00后党员学生郑语盈,完成了山东籍烈士郑家义的画像。绘制过程中,郑语盈参考烈士女儿的照片信息,多次修改,力求还原烈士眼中的那份坚毅。

图为郑家义烈士画像。受访者供图

  2021年11月,在“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孟祥斌遗孀叶庆华女士的牵线下,应多位烈士家属所托,安徽师范大学6名大学生党员志愿者,为生前没有任何影像记录的4位烈士画像。他们比对相关信息,对烈士脸型进行分析和创作,历时半个多月,最大程度还原烈士形象,并将画作寄给烈士家属。正是得知这一信息后,烈士王学风的家属主动找到该校师生。目前该校共有8名学生参与画像。

  “很多烈士牺牲时,只有二三十岁,每一幅画像的背后都是一段壮烈的故事,也是一份绵延的亲情。为烈士画像,是当下‘00后’青年对革命战争年代‘20后’青年的致敬。”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王继民说。

  他表示,为烈士画像活动也是青年师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载体,接下来该校还将不断延续活动内涵,拓展活动形式,比如开展“乡村美化师”之类的志愿服务,为烈士家乡、烈士亲属做些实事,让党史学习教育落地生根。

  (视频素材为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受访学生、砀山县委宣传部提供;实习生 栗伊琳 剪辑制作)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