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小山村不小,33年走出12位博士,28位硕士,怎么做到的?

小山村不小,33年走出12位博士,28位硕士,怎么做到的?
2020年09月20日 17:10 新浪网 作者 教育很有料

  近些年我们流行一句话,叫做“寒门再难出贵子”,这句话背后暴露出的是教育资源的不对等,以及不同家境家庭在孩子教育上投入的天差地别,将彼此间的起跑线拉开得越来越远。于是寒门学子要想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就显得更加艰难。

  

  不过世事无绝对,即便概率小也有可能发生。比如福建上杭县的古楼村就创造了不错的成绩,33年时间,累计有12位博士生,28位硕士生还有众多本科生、专科生从这个村子走向社会,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那么一个小村落究竟是通过怎样的措施才能取得如此可观的成绩呢?

  设立教学点,改善教学条件和环境

  大家都知道一般村子里的条件都比较落后,与此同时学校也比较少,有时候为了上学不得不步行十多公里甚至二十公里到别的村子求学。于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家境再差一些,就有可能导致部分适龄儿童选择辍学。

  

  对于古楼村而言也是如此。虽然现在的古楼村已经逐步发展起来,但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古楼村也相当困难。本着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理念,古楼村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改变当地的教育现状。

  首先是解决低龄学生的上学问题,考虑到部分低龄学生距离学校的距离较远,上学很不方便,于是当地就针对一些距离较远的自然村设置了专门的教学点,这样这些低龄学生就不用跋山涉水去上学,只需要前往就近的教学点上学就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古楼村专门聘请了33位教师。

  

  与此同时,古楼村还切实为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保障孩子们的学业能够顺利完成。比如当发现有学生无故辍学了,老师们就会主动去学生家里了解情况,动员孩子继续完成学业。如果是因为学费方面的问题导致的辍学,村子里还会想办法帮忙解决这个困难。

  成立奖学基金,激励优秀学子

  除了设立教学点这个暖心举措外,古楼村还设置了专门的奖学金,用于激励村子里考上大学的优秀学子。从1999 年设立奖学金至今,已经走过了21个年头,这项举措就坚持了21年。

  大家都知道一个村子要走出一名大学生并不容易,所以当地也是通过奖学金的形式来学生,让大家努力奋斗,用功读书,争取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从村子里走出去,去拥抱更广阔的世界。

  古楼村虽然只是一个小山村,但是它却通过一系列举措无形中改变了很多村子里孩子们的命运。不论是暖心的教学点设置,还是尽职尽责的教师们,亦或是让人心动的奖学金激励措施,都是希望孩子们能有更多的机会跳出“农门”。

  

  而古楼村的这些举措其实也值得全国其他地方借鉴学习,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那么总能取得一些成绩。

  当然,也希望学子们能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要常怀感恩之心,时刻铭记别人的恩惠,等到自己有所成就之后要懂得知恩图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