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段时间在追《凡人歌》,很多人在讨论剧中几位男主角值不值得嫁,我觉得这是讨论不出结果来的,因为它本身是个很私域的问题。
很多人觉得沈磊(秦俊杰)这个角色不行,但我觉得他没那么差,顶级院校毕业、考上了北京公务员、拿到了北京户口、没啥歪心思、最爱做的事是逛菜市场……这么说吧,这些条件里单独拿出两项,放相亲市场都是王炸级别的。
只能说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所以选择不一样。
我更关注的是剧中的两个大家庭,也就是那伟(王骁)那一家子,和沈琳(殷桃)那一家子。
先从那伟这一家子说起吧。
那伟父母都是工人,经历了下岗大潮,只好自己推着板车做小生意养家。后来那伟父亲去世,家庭重担全部压在那伟母亲一人身上,那伟母亲说她拿仅有的钱给家里买了两袋米,能确保孩子有饭吃,自己就不慌。
那伟母亲就这样养大了两个孩子,那伟考了个一般的大学,但运气好,赶上了时代红利,在北京一家公司做营销经理,定居北京结婚生子,贷款买了个两居,手里有积蓄,能出手50w换宝马,孩子读国际学校。
老二那隽更争气了,从小城市考到了北大,又在清华读了研,毕业后进入大厂做程序员,一步一步坐到了组长的位子,年薪百万,拿到了期权,在北京买了车和房,生活质量绝对中产。
紧接着再来看沈琳这一家子。
沈琳的父母是农村人,母亲身体不好,父母在家里有一个大棚,挣得不多,攒点钱更是不容易。
沈琳很争气,从农村走到了北京,之前是某公司的人力总监,月薪两万。后来有了二胎,那伟工作也稳定,于是辞职在家带娃,家里雇了保姆,她每天只需要喝喝茶、做做瑜伽、拍拍照。
沈琳的弟弟沈磊,同样是从小城走到了北京,考上了北京的公务员,月薪八千虽然不多,但稳定不怎么内卷,同时沈磊拿到了北京户口,即便这么多年过去,这个含金量也是不容小觑的。
那伟和沈琳的原生家庭非常像,他们的父母都是底层工作者,靠着韧劲将他们拉扯大。他们也是真的争气,从小镇做题家变成了新北京人,甚至那伟、沈琳、那隽,他们可以算是中产预备役,四舍五入实现了所谓阶级跨越。
但这部剧为什么叫《凡人歌》呢,因为他们逐渐从中产预备役滑到到“普通人”的位子,还是一个凡人。
那伟所在的公司不仅是“夫妻店”还是“兄妹店”,再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事,那伟被裁员,没有赔偿金。
那伟想创业单干,但没有人脉没有资源,之前攒下的唯一一点途径也因当下大环境不好而吃不到油水。
第一集,那伟是开着宝马的中产,第三十集,他肉眼可见的沧桑疲惫。
沈琳无奈只能选择出来工作,但市面上适合她的工作少之又少,后来她试着去做月嫂,自尊心被按在地上摩擦,再后来她支起了一个小摊位,开始买卤货。
那伟那边创业失败,跟着沈琳一起卖卤货,而那伟的母亲,当年就是靠摆地摊儿供两个孩子上的学。
那伟的弟弟那隽,小名叫“卷卷”,人跟名字一样,卷的要命,不夸张,真的是要命了快。
他做面试官为组里招新人,他焦虑,因为别人的学校比他好(他可是清华北大毕业的)……
他看到其他同事转了管理层,他焦虑,因为他觉得程序员在35岁之前还不转型就会被淘汰。
他看到哥哥嫂子失业了,他焦虑,因为他担心自己也失业,担心房子断供、没钱过以后的人生。
所以他天天加班,熬夜加班,他女朋友李晓悦跟他见面都难,似乎只有加班才能带给那隽安全感。
后果是那隽突然间失聪,医院诊断是抑郁症+恐慌症,他在办公室长时间工作会感到窒息晕倒,听到手机铃声会惊恐大喊大叫。
即便如此,那隽还是要坚持工作,女朋友李晓悦不明白,那伟说:因为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穷怕了。
沈磊就更不用说了,妻子突然提出离婚受了刺激,跑到大山里重建自我,那隽称沈磊为“野人”。
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个设置,两个相似的家庭,培养出了优秀的孩子,在孩子以为自己要实现阶级飞跃成为北京中产的时候,工作和生活像雪崩一样,一边塌,另一边跟着塌。
我看着这些剧情才会真正焦虑,因为这跟我小时候接收到的教育不一样了。
我小时候被老师和家长教育,好好学习就能去大城市念书,去了大城市努力工作就能留在大城市。
所以很多小城,尤其是河南山东这样人口大省里的小城,大多数孩子真就是小镇做题家。小镇做题家听起来是个很笨的称呼,但对于没有背景的孩子来说,这就是通往更高一层级的唯一路径。
很多人确实靠着这个路径实现了阶层跨越,这些人大多赶上了时代红利,比如互联网大潮,有人踩着红利拿到了不错的结果。但坏消息是这一路径在最近这两年好像行不通了。
很多预备役中产在红利期买车买房,每个月背着两三万的贷,彼时他们是有能力cover掉的,而随着这几年大环境不好,他们没有后路,当现实情况出现一丝意外,杠杆就会压垮生活。
就像那伟和沈琳,生活没出意外之前看起来是很潇洒的中产,但他们的生活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房贷、孩子上学压力、养二胎的压力、养父母压力,哪一个都能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有一个词特别合适,叫“脆皮中产”。
这群人大多是家族里掘金第一人,当他们靠着努力得到了金钱回报,思维还是普通人的三件套,房、车、存款。而对于真正的中产二代来说,钱是本金、是滚雪球原理中的“初阶雪球”,相较之下这些人思路清晰,规划意识比传统意识先行。
咱们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想要做到这一点似乎很费力,并不是可以精准实现的,因为人的思维方式受家庭影响,如果父母就是如此,那孩子很难有这个意识。而当风险袭来,自身没有抵御能力,就会如雪崩一样。
所以这是这部剧真正让我产生焦虑的地方,从主角的经历来看,留给普通人攀爬的路径似乎越来越窄了,新的路径是什么,目前还不知道。
好像普通人能做的是踏踏实实过日子,不要去够能力范围之外的东西,不要为以后预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