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武汉城区有座静谧的城中村:建在橘色长江大桥旁,旧房子勾起记忆

武汉城区有座静谧的城中村:建在橘色长江大桥旁,旧房子勾起记忆
2020年11月24日 15:36 新浪网 作者 浅语话娱乐

  武汉是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城区的风景,除了高楼密布,车水马龙,还有很多低调的城中村。像在武昌区城市交通二环线附近就有一座静谧的城中村,它建在橘色的鹦鹉洲长江大桥下,村子面积有限,由绵延的矮旧平房组成,连接出一条笔直幽深的老巷子,漫步其中似乎又回到了几十年前的乡下,充满复古风格,让人无限感概,它的名字叫做毛家巷。

  

  武汉三镇区域里,老城区基本分布在毗邻内环和二环范围内,随着城市综合发展,拆迁改造下的城中村数量急剧减少,但还是遗留有部分村子,也不知道能够坚守到几时。毛家巷,名字普通,地段也不见得多好,它位于武昌区,处在城市二环线南武金堤路和八铺街交汇的区域。这个地段,是传统老城区的毗邻地,除了常见的矮旧平房和拥挤街道,整个区域的形象并不高大上,尤其是紧挨白沙洲,使其成为僻静的代名词。要知道,这个地段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算是被遗忘的角落,尤其在二环线还未成圆的时代,偏远破败,很少有人前来。

  

  随后,因为鹦鹉洲长江大桥的修建,二环线通畅,整个由江边到武泰闸的区域才开始进入大众视野。毛家巷的位置巧得很,正好位于长江边大桥下,村子的北边因为二环线的修建几乎拆迁了部分区域,玻璃厂新街延伸而来,南边武金堤路也绕行到更南的区域。从村子里唯一的小巷里走动,北边可以远观到大桥桥身,角度独特;南边上行武金堤路,交通也算便捷,这样一来,村子虽然地段潜力有限,但生活节奏舒适,没有喧闹打扰,似乎独立成为一块安乐的地方。

  

  

  和其他城中村的颜值一样,毛家巷也是由诸多矮旧的平房组成,常见的是红砖建造的三层小房,正厅侧卧,左中右布局,上下两层构造,传统农村土房的样子。还有不常见的旧房子,一层楼的占地,规模有限,连个门窗也看不到,不知道是做什么用处,就那样挤占在巷子角落里。也有一长排低矮的养殖场,类似于乡下的圈养地,养殖牛羊猪等家禽,但功能已经废掉,徒留建筑。这些各式结构的建筑加上点缀其中的行道树,城中村的整体环境就出来了。

  

  

  因为没有经过规划,毛家巷里的建筑分布并无规律可言,仅有的一条巷子看着也是后来大家相互约定成俗,在各栋建筑间挤出来的公共道路。巷子宽度有限,可能也就3-4米左右,勉强走一辆机动车,如果遇到对向行驶的,只能退回寻找拐弯的地方。巷子呈直线分布,南北走向,从位于武金堤路上的口子处进来,到最北端的玻璃厂新街,可能也就1000多米。也正是这千米距离,在毛家巷内还会分出几条岔路,引申出几座大房子和老房子,有教会教堂,还有公共厕所,仿佛很有气势又接地气,让人意外,看着十分应景。

  

  

  从武金堤路上下来,可以看到毛家巷的入口非常明显,主要在于旁边有一处叫做江景阁的新楼盘,建设有数栋超高层房子,比较之下,毛家巷内部的三四层土楼反差非常大,完全像是一处处土包。走进巷子里,地面的水泥路是灰色的,这是使用年代久远的痕迹,被环卫工人清扫得整洁,也让人走得舒服。巷子入口有一排行道树,中午十分经过,树荫挡着光线,映衬在平房上,显出僻静的氛围来。有几个小孩突出出现,跟在妈妈后面,不知道是出去还是回来,走到其中一间平房前,开门进屋,显得非常兴奋。

  

  

  走进更深的巷子里,毛家巷的颜值始终如一,老旧房子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电线杆和电表,有的在户外,有的钉在墙壁上。推着共享单车出来,骑着电瓶车进去,各色人等在分岔口处走不同的方向,给安静的村子增添了一丝动静。有端着碗筷的老人坐在家门口,稀饭酸菜,守着矮旧的房子,一脸轻快的表情。房子后面又冒出一个副食店,纸牌上写着“烟酒”两字,从它面前走过,后面屋檐处就能看到橘色的鹦鹉洲大桥桥身,不知道还有多远能到达桥身下。

  

  在毛家巷里走一圈,于破旧的泥泞小路上看到各种痕迹:小车和电驴子,板车和垃圾车,走过的居民年龄都很大,似乎整个村子除了他们就没有外人。村子中间的矮旧建筑密集,楼间距很小,无论坐在屋子里还是走在外面的路上,都能非常清晰辨别出方位。一边是热闹的二环线交通,一边是寂静的武金堤路,南来北往,不过寥寥一站公交车站的距离。老人们出入毛家巷,多走武金堤路,去到武泰闸附近,生活的圈子不过如此距离,他们守在巷子里,似乎从未想过离开。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