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秸秆还田,秸秆越积越多,秧苗越来越弱,专家:我又想出一计!

秸秆还田,秸秆越积越多,秧苗越来越弱,专家:我又想出一计!
2020年09月18日 20:33 新浪网 作者 车之太平

  从很久以前开始,农民在处理秸秆的时候,大都采用焚烧的方式。因为受老祖宗“刀耕火种”的影响,秸秆焚烧之后,不仅可以杀灭秸秆中的虫卵,还可以将其转化为草木灰,重新用来滋润土地。这种人为干预和自然循环相结合的耕作方式,已经沿用了上千年之久。

  可是,秸秆燃烧的过程中,其产生的烟雾确实会污染环境,同时也容易造成交通事故。于是,专家便开始大力推行“秸秆还田”,认为土壤有足够的微生物来分解这些秸秆,从而使它们作为新的“绿肥”,滋养下一茬农作物。与此同时,专家认为这种方式还能够有效改善环境污染,促进人与生态的平衡。

  

  其实,虽然“秸秆还田”这种处理方式,已经在很多农村地区运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秸秆焚烧的行为并没有被完全制止,尤其是到了农作物收获和播种的间隔期,很多农民便和巡查人员玩起了“躲猫猫”,最终导致很多秸秆还是被焚烧处理。

  

  难道是因为农民不知道“秸秆还田”的优点,才使得秸秆焚烧屡禁不止吗?答案显然不是。而之所以会出现如今的这种情况,就是因为“秸秆还田”本身就存在很大缺陷,且主要表现为以下3方面。

  首先,土壤温度和湿度,对秸秆还田的效果影响非常大。秸秆还田的根本,就是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来自然分解掩埋在土壤中的秸秆。可是,用来分解秸秆的微生物的实际作用效果,受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影响非常大。

  据专业研究发现,土壤微生物分解秸秆的最适宜温度为27度左右;最适宜湿度是泥土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55%~75%左右。可是,比如东北地区的寒冷和四川地区的潮湿,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对土壤中秸秆的分解速度便会降低,甚至是终止,从而造成掩埋在土壤中的秸秆越积越多。

  

  其次,秸秆还田过程中,会出现反硝化作用。在秸秆还田的过程中,微生物分解秸秆同样需要能量,而这种能量就是土壤中的氮元素,从而出现微生物和农作物相互争抢氮肥的情况。尤其是当秸秆降解期和秧苗生长期重合时,秧苗便会因为无法吸收到足够的氮肥,而变得越来越弱,这就是所谓的反硝化作用。

  为此有专家提议,可以在播种下一茬作物时,适量的补充氮肥,来抵消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可是,不同地区、不同地块之间,在氮元素的含量上都存在差异,从而无法确定一个统一的施肥量。而且在缺乏专业指导的情况下,农民一旦施加氮肥过量,反而容易造成农作物叶片和秸秆柔弱、易感染病虫害等风险。

  

  最后,秸秆还田会间接导致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上涨。秸秆还田之后,如果其能快速在土壤中分解还好,但是,一旦秸秆分解速度过慢,就会导致大量未腐化的秸秆堆积在土壤耕作层。而这种情况所导致的后果,不仅会造成更严重的病虫害,而且也会因为秸秆的阻拦,导致农作物无法吸收足够的养分,从而间接导致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上涨,不利于食物安全。

  

  基于以上这些“秸秆还田”所存在的缺陷,有专家表示:我又想出一计。而这个方法就是秸秆炭化,所谓的秸秆炭化就是通过高温烘干,将其变成草木灰,从而越过微生物分解秸秆这一步,且这样做的好处有以下3点。

  ①能够节约化肥成本,提高土壤肥力。因为秸秆转化为“草木灰”之后,便可以在提供20%肥力的同时,还能改善土质结构,从而实现节约化肥成本和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

  ②可以预先消灭秸秆中的虫卵。通过提前对秸秆进行高温处理,能够有效杀灭秸秆中的虫卵,从而避免了秸秆因分解不及时,而造成严重病虫害的结果。

  ③能够缩短耕种期限。以往秸秆还田之后,需要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进行播种,因为要给微生物分解秸秆预留足够的时间。而秸秆炭化这种方法,可以直接越过微生物分解这一步,从而使耕种期限相较于秸秆还田大幅度缩短。

  

  你觉得专家提倡的“秸秆还田”实用吗?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