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陕西民居,你可别说只有窑洞!看看关中、陕北、陕南代表民居

说起陕西民居,你可别说只有窑洞!看看关中、陕北、陕南代表民居
2021年06月09日 15:40 新浪网 作者 茉莉爱知

  你见过什么样的陕西,是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还是巍峨绵延的秦岭山脉;是漫天飞扬的茫茫黄沙,还是风情无限的长安飞絮;是厚重朴实的窑洞,还是……

  每每提到陕西特色的传统民居,我们总会在介绍完窑洞后却又戛然而止,不知又从何说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陕西特色传统民居,从建筑这本无言的史书中读取属于陕西文化的魅力。

  纯朴陕北

  谈到陕西民居,首先绕不过的必是那陕北赫赫有名的窑洞,它不仅是陕西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可谓是镌刻在了众人心中的陕西印象的深处。窑洞之所以能够一直被陕北人民所欢迎,定是有数不尽的奥妙蕴含在其中。黄土高原上干旱少雨,地表千沟万壑。正由于水土流失,树木稀少,石材难寻,同时失去了古时民居所用的两种重要建筑材料,并且青石价格高昂,老百姓们难以承受的起。这时厚实不易裂的黄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陕北人民最优的建造之选。一铲,一锹,一推车便能亲手为自己打造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家。

  根据不同的窑洞规模可称做窑洞大院,窑洞村落,窑洞古城。窑洞的样式,构造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为满足地势地貌,建筑材料和窑洞功能等多方因素。陕西的窑洞主要可以分为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土基子窑洞、柳椽柳巴子窑洞和接口子窑洞多种。

  陕西窑洞主要分布在陕北的延安,榆林等地。如今想要参观保存完整,景色优美且壮观的窑洞可至榆林市绥德的党氏庄园,米脂姜氏庄园,杨家沟马氏庄园以及延安市的延安大学,杨家岭,王家坪等地。毛主席曾居的马氏庄园将西方建筑风格与陕北的民俗文化,建筑特点巧妙结合,可谓是中华民族窑洞建筑中一颗闪耀的明珠。

  沉浸在陕北的农耕文化,黄土风情之中,无不赞叹着陕北劳动人民的淳朴与智慧。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精致秀气的小洋房已逐渐取代了那古朴简约的窑洞建筑。再次行走流连于这些窑洞建筑之中,感受建筑的雄厚独特之美,找寻如今渐逝的民族文化,也别是一番滋味呢!

  雄壮关中

  陕西关中地区,有“八百里秦川”之称。据历史记载,中国最早的房屋建筑便出现在这块土地上。经过了千百年的历史变迁,关中民居以自己独有的古朴恢宏的建筑风格,在中国民居建筑中自成一派。有学者说,如果江南民居精巧优美,像古诗所说“杨柳岸晓风残月”,那么关中民居则更像是铁板击节高歌“大江东去”,恢宏雄壮。

  关中地区传统民居的布局及空间处理都比较严谨,是中国传统院落式布局,多数为传统的四合院、三合院,但院落层次较多,错落有致颇具气势。多数民居屋面为小式瓦作,屋檐加飞橼,多用雕砖或镂空瓦片来装饰。传统院落是家庭社会伦理的产物,院落空间在性质上就是伦理空间,严格的等级秩序、明确的轴线关系、窄长的院落空间以及院落空间的纵向推进。这种模式一方面体现了关中传统文化在人们思想意识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关中地区,尤其在西安、三原、渭南一带,每户的用地窄而长,院落层次多,厢房的进深浅,厢房屋顶多做单坡,坡向院内。因此,当宅院处于街角两面临街时,住宅的侧立面往往是以高大厚实的正房和倒座的山墙面以及厢房后面和稍矮的院墙面向街道。虽然都是实体墙面,但却因各组成部分的高低曲直不同,自然形成了富有韵律的外形轮廓,给人以古朴、浑厚的感觉。经过代代相传,精工细作的传统建造民居给朴实无华的居民增添了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色彩。

  比较有代表性的要属党家村。党家村约有660多年历史了,是明清时代的民居。房屋建造符合传统阴阳八卦之说,有很高的研究鉴赏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走进党家村,首先你感受到的是让人辨不清方向的石砌巷道和高大、典雅、精美的四合院门楼。四合院建筑紧凑,村寨相连,保护完整,至今保存古塔、古暗道、古井、祠堂、私塾、哨门、看家楼、贞节碑等18处公用设施。保存123处古民居四合院,保存古巷道20多条。党家村融合中国文化、建筑之精华,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被专家称为东方人类传统民居的活化石。

  现代关中民居从传统民居发展而来,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要让传统建筑得到传承,提升其鉴赏价值,让关中文化以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柔情陕南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人文,陕南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背景培育了多元、活跃的文化环境,让陕南地区成为中原文化、巴蜀文化、湖广文化、荆楚文化不同地域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熔炉。

  陕南的民居建筑作为小流域环境下的建筑形态,它的形成过程必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多元化正是陕南民居建筑最为显著的表象特征,这也是其特殊性的一种外在表现,多元的文化环境以及文化的包容与选择性决定了建筑存在形态。陕南地区在语言上的多元化正好也从另一个层面上说明了建筑形态多元化不仅仅是个特例,而是这一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这里文化上“风气兼南北”,造成“语言杂秦蜀”,“其声音山南近蜀则如蜀,山北近秦则如泰。”因此,这里既有楚汉文化的融合,又有巴蜀文化的没润,“楚音”、“川语”、“秦腔”并存,与关中、陕北方言内部大体统一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同时特殊的地理位置构建了多元的文化环境。汉中和安康两地同处于秦岭与巴山之间河谷地带,汉江横亘于中,形成了“两山夹一川”的典型地形结构。

  陕南地区(安康,商洛,汉中)地势比较复杂,因而民居的形势多样,传统的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角楼、三合院和四合院。石头房多建于镇巴、安康、西乡山区;竹木房多建于南郑、宁强、城固山区;吊角楼多建于沿江集镇;三合院和四合院多建于平坝城镇。同时,在地缘上,两地也极其相似,南边都紧靠同源的四川与重庆,北边又同与关中八百里秦川仅有一山之隔,其东部又通过汉江与荆楚之地相连。这样两地之间不仅形成了较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同时也形成了三大文化圈的包围之势。所以,陕南民居既有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徽派建筑,又有高台基、牌楼门、美山墙、精装修的荆楚派建筑,还有庄园式、街衢式的湖湘派建筑,少数还带有明显的巴蜀派建筑特色,可谓集南方建筑精髓于一处。

  总的来说,陕南民居建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多样化。建筑形态的差异性较大,同一地域环境中,相互毗邻的地区之间,形态却完全不一样。主要表现在安康和汉中的民居建筑形态差异较大,一个具有楚风遗韵,另一个则是巴蜀前味。第二,那就是朴素、内敛、极具生活味道且不失大方,讲究现世的享受。它既没有北方四合院民居所显露的那种气势和深沉,也没有南方徽派民居建筑那种柔情与隽永,但它却反映了一种质朴的生活态度。建筑的各个部分,包括材料、结构、空间、以及对地形环境的照应和聚落中的一幕幕场景,都能反应出这种性格特质。

  建筑是活着的历史,是可以触摸的历史记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传统民居为古城传统民居的保护和继承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为此,应该加强传统民居文化保护力度,传统民居的精神和文化也应当被继承和发展,使它们更富有生命力。

  听了这么多,你有没有打破曾经的“刻板印象”,对陕西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呢?你有没有想进一步去探索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奥秘呢?想必看到这里,再次说起陕西民居,你就不会再说只有窑洞了吧!

  编辑|淡佳怡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