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长沙传统风俗摘编:运输业风俗

长沙传统风俗摘编:运输业风俗
2021年08月02日 21:55 新浪网 作者 解忧塔罗店

  长沙传统风俗摘编:运输业风俗

  本文图摘编于《长沙传统风俗大观》2017年版

  1.畜力车习俗

  古代城中的出租车则以驴车为主。驴车分成自备和雇佣两种。雇佣的又分“站口儿”和“跑趟子”两种。有固定停车之处的称“站口儿”,专等雇主上门,谈好时间、地点、价钱,准时去雇主指定地点去接送;“跑趟子”无固定地点,属于招手上车的那一种。

  自驿道开,所经各处即有行栈,以供商旅食宿、雇骡马代步或传输货物。其后便有商业性的马行。马行营业有“长帮”“短帮”之分。长帮是长途运输的骡马帮,货物运至商旅所要求的目的地而止;短帮是短途运输,多为客人雇用代步。长沙府安化县有一条著名的茶马古道,驮运货物为当地特产黑茶。

  

  清代通用的马车

  

  安化茶马古道

  2.轿舆风俗

  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长沙时就写下了“市北肩舆每联袂”的诗句。可见长沙当时已普遍使用轿子。至清代,城乡皆有轿,渐次形成轿业,轿类轿型亦趋多样化,按服务对象分官轿、便轿、彩轿、货轿等。

  官轿服务于官绅,分“八抬大轿”“四顶拐”“三顶拐”3种,指轿夫数分别为八人、四人、三人;便轿亦称民轿、竹轿、篷轿,随时受雇于客人。彩轿又名花轿、喜轿,供新娘喜庆用。货轿亦称马轿,作抬送货物之用。

  在结构形态上,官轿为木制,轿身宽而长,可坐可躺,顶棚坚实,座位下有活动箱,轿身覆以绿呢地居多;彩轿亦木制,有外启式轿门,轿身覆以大红锦缎,前后多绣大“喜”字,两侧绣“龙凤呈祥”“鸾凤和鸣”或“佳偶天成”“百年好合”等吉祥词语。

  

  轿行出租的二人轿

  3.人力车风俗

  人力车,又叫东洋车、黄包车。按车主性质的不同,分成几种情况:一种是人力车公司出租给苦力的,租车人每天要交一定的“车份”,属普通人坐的大众车。拉洋车的每天按规定时间出车、收车、交车份子(即当日租金),逾期受罚。

  第二种是富人自备用车,俗称“包车”。包车一般长雇车夫,车后钉有“自用”铜牌。雇年轻健壮的车夫,管三顿饭、四季衣服,并按月给较高的工钱,民间称此种车为“包月车”,车夫为“拉包月的”。

  第三种是拉车人自备的车,兜揽客人生意,称“野鸡包车”。人们雇佣野鸡包车,可以拉包月,即按月结账,或按钟点结算,其余时间拉车还可以兜揽零星生意。

  

  清代刚从日本引进的黄包车

  

  雇用的包车等候主人出行

  4.行船风俗

  行船风俗庞杂,禁忌繁多,如:新船下水称为“试水”。试水前日,船主要斋戒沐浴,夫妻隔房。下水之前要烧香点烛,鸣放鞭炮,安放神龙,恭请鲁班先师、洞庭王爷、杨泗将军等诸位神明上船护佑。

  船只、竹牌启航之日,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称为做“开江”。首先要选择黄道吉日,船老大或牌头工于先天斋戒沐浴,忌行房事。船过险要处要做“过滩神福”,祭祀船神和伏波王爷诸水神。船户还在船尾竖木质雌雄鞭,因雌雄鞭是唐将尉迟恭所用,尉迟恭曾为唐皇李世民守卫寝宫,鬼不敢近,被封为门神,以此二鞭可镇住水妖。

  

  湘江上运木材的船只

  

  尉迟恭门神画

  5.码头箩工习俗

  码头搬运工在民国时期称挑箩,俗称“箩脚子”,是一个固定职业。在码头当一名搬运工,行家称“一个箩位”,箩位可以由儿孙接班。要获得一个箩位须通过请茶、拜师、拜客、入会、下河等多种手续。

  码头头人大多是帮会头目,箩工上会时要交好处费或送礼品,之后每月交纳会费。箩工入会后领取腰牌,牌上刻有姓名,始可在码头装卸货物。持腰牌的箩工称“自箩”,租借别人的腰牌称“租箩”,在繁忙季节担任临时箩工称“月箩”。月箩不使用本人姓名,由码头头人发给临时编号的白布贴在背上,以资识别。

  

  长沙码头箩工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