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珍惜本周末吧!黄石下周都是雨雨雨,最低21℃……

珍惜本周末吧!黄石下周都是雨雨雨,最低21℃……
2020年09月13日 02:10 新浪网 作者 晴天的游戏频道

  黄石女性

  陪伴在你身边

  距离正式“入秋”尚有一段时间

  黄石已进入“入夜渐微凉”的状态了

  这几天,早晨出行有点凉

  中午艳阳高照,晚上又是冷飕飕

  每天都在“冷—热—冷”模式中度过

  好在,这个周末

  温度适宜,最高气温达到29℃左右

  偶有小雨,阳光舒缓

  是一个非常适合出行的周末了

  不过

  要告诉大家的是

  您的晴天余额已经不足

  明晚就要启动雨雨雨模式

  要晒被子的亲,赶紧啦~

  那些天错过的大雨ヽ`、ヽヽ、ヽ`、ヽ ヽ、ヽ、ヽ`、 ヽ 、ヽ`、ヽ 、ヽ`、``、ヽ`、 ヽ全部都要还给你啦 、 ヽ`、ヽ、ヽ 、ヽ`、ヽ、ヽ`、ヽ、ヽ`、ヽ 、ヽ`、ヽ、ヽ`ヽ`、ヽ、ヽ`、ヽ`

  受冷空气影响

  我市近期将有一次小雨天气过程

  盘踞多日的“秋老虎”要归山了

  从明天起

  白天最高气温将跌至24℃左右

  夜间最低气温在21℃左右

  气象专家提醒

  天气即将发生明显转折

  大家要抓紧时间外出游玩

  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调整行程安排

  携带雨具和保暖衣物

  具体预报↓↓

  一场秋雨一场寒

  十场秋雨要穿棉

  “多病之秋”这样过

  中医常说的“夏季过后无病三分虚”。身体经过夏季的高温,到了秋季也最容易生病!

  “三个”地方不能冻!

  医生介绍,俗话说“春捂秋冻”,但有三个地方千万冻不得!

  头:头作为人体“诸阳之会”,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之一。受寒,体内阳气会散失大,受凉后会引起头痛等。另外,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尤其要在这方面提高警惕。外出的时最好戴帽子,洗头时用水要比平时热一点。

  肚脐: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这个穴位可以鼓舞机体阳气,特别是一些脾胃虚弱,怕冷、易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还可以采取经常在肚脐热敷的方法,驱寒助阳。

  脚:脚是人体各个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因此,血液流经的路程也最长,而脚又汇集了全身的诸多经脉,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足部寒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四个”养生的食疗方

  1. 缓秋燥——清肺梨

  取鸭梨1个,川贝5克,冰糖、蜂蜜各适量。一种做法是把内部掏空,放入川贝、冰糖、蜂蜜等煮食。二是带皮切块,放到碗里再蒸,碗里最好再放上冰糖,煮好后可拌入蜂蜜,趁热吃效果最好。三是将银耳泡发后,和梨一起放到凉水中煮汤,根据口味不同可再放入枸杞、枣等。1日3次,早中晚分服。

  2. 止秋咳——白萝卜汁

  秋季咳嗽是最恼人的,喝萝卜汁见效最快、效果好。将新鲜的白萝卜加少量水榨成汁,注意要把萝卜皮削掉,要不然口感太辣,对胃的刺激也较强。一周喝1~2次即可。

  3. 防感冒——葱白姜片粥

  怕冷、脸色苍白、痰多,秋季天气转凉,风寒感冒也找上门来,可以喝点“葱白姜片粥”,平时喝点也可以预防感冒。先将粳米熬成粥,准备一小段葱白切碎后加入,快出锅时放入姜片,再煮5~10分钟即可。

  葱白和生姜都有驱寒、散热的功效,可以驱散体内的寒气,有利于消除咳嗽等感冒症状。另外,葱白还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

  4. 解秋乏——西洋参石斛瘦肉汤

  “春困秋乏”,很多人一到秋天就容易疲劳,提不起精神。解秋乏可以喝“西洋参石斛瘦肉汤”。

  石斛和西洋参同煮也都有养阴生津的效果。二者与瘦肉一同烹制成西洋参石斛瘦肉汤,不仅对长期因为糖尿病、或者冠心病、心衰造成的口渴、乏力等气阴两虚的表现有效,而且也能缓解酷暑损伤的元气,缓解秋乏。

  “五种”食物要多吃

  1. 柑橘:柑橘性温、味甘,有开胃理气、止渴润肺之功效。

  2. 梨:梨有“百果之宗”美誉的梨性寒、味甘,能帮助消化,增进食欲。有润肺清心、消痰止咳等功效。

  3. 苹果:苹果性平、味甘,是健脾开胃的良品。粗纤维含量高的苹果含有苹果酸和鞣酸等,有收敛止泻的作用。

  4. 萝卜:萝卜性凉,味辛、甘,有健胃消食、止咳化痰、顺气利尿和清热解毒之效。每日临睡前,吃点鲜萝卜,可增强心脏功能。

  5. 柿子:柿子性寒,味甘、涩,鲜柿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及矿物质,仅次于柑橘,而高于梨和苹果。柿蒂可治呃逆、嗳气等症;柿饼炙炭可治便血;柿霜可治喉痛、咳嗽、口疮等症。

  快转发给需要的人~~

  来源丨黄石广播电视台

  编辑丨雨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