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顺治做事也有魄力,谁能招募100人到关外垦荒,就封其为知县

顺治做事也有魄力,谁能招募100人到关外垦荒,就封其为知县
2020年10月24日 17:37 新浪网 作者 蓝馨微语

  清军入关之后,可谓是举族搬迁,很多的东北人,也陆续的进入关内。结果很悲凉,满族的龙兴之地,一时间,人口锐减,荒无人烟,大量的土地无人耕种。顺治康熙年间,一直采取措施,鼓励关内汉族到东北定居。

  1644年,清朝正式迁都,这绝对是一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活动,不仅仅是皇室贵族,大清的整个国家机器,整个满族民众,几乎都涌进关内。根据有关资料记载,顺治皇帝和他侍卫队,走在最前面,中间就是各路亲王,家眷,贝勒,辎重,宫廷女眷走在最后面,浩浩荡荡的一群人,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才抵达北京城。

  

  这些迁徙,到底有多少人口,从关外进入关内,只知道此后的东北出现了“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景象。连锁反应之下,开原这个军事重镇,也因为人口流失,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顺治帝意识到,盛京一带,沃野千里,却没有人耕种,绝对是一种潜在的隐患。于是,连年下令鼓励垦荒,甚至还承诺官府提供耕牛,种子,农具。尽管条件优惠,主动前往关外的人,还是寥寥无几。

  1649年,顺治皇帝,加大奖励政策。

  前往关外之人,每人一晌土地,每月给一斗粮食作为奖励。更加让人惊谈的是,有一位江浙人士——陈达德,招募了140名汉人,到辽阳垦荒落户,竟然得到一个知县官职。

  

  原来顺治十年颁布的《辽东招民开垦条例》规定:辽东招民开垦至百人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六十人者,文授州同,武授千总;五十人以上者,文授县丞、主簿,武授百总。如果招收的人更多,每加一百名,官职升一级。所招之民,每月粮食一斗,给地一晌,给种子六升,一百名给牛20头。

  如此丰厚了奖赏,也侧面说明了,盛京却人却到了什么程度。

  顺治招民开垦,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为了给大清充实根本。

  从顺治十年,到康熙六年,大清一直在完善《辽东招民开垦条例》,效果也非常的显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效果显著。

  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加,在一些汉族百姓聚集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人多地少的现象。但是,大清招民垦荒的政策,长时间地执行下,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惯性。

  

  1671年,康熙最终叫停这个条例,但是每当河北、河南、山东出现灾荒,所有的受灾百姓,就疯狂地涌往关外。到康熙中期,盛世之下,全国人口迅速的增长,关内土地太少,以至于大量的汉族民众,陆续的出关,来到盛京,吉林,黑龙江地区。

  根据史料记载,1712年,光从山东进入关内的民众,就高达10万余人。

  1740年,乾隆下令封禁东北的法令,严禁汉族百姓出入山海关。大清政府,完美地实现了政治目标。封禁政策延续了数百年,一直到鸦片战争之后,“闯关东”的大潮涌起,逐渐的北废止。

  

  从招收百名垦荒百姓,奖励知县,到封禁东北,不让汉民进入,一切都是大清朝这个统治机器运转的一种方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