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汝窑五大特征分析,北宋汝窑系统分析

汝窑五大特征分析,北宋汝窑系统分析
2020年07月28日 10:50 新浪网 作者 收藏好看007

  什么是汝窑?汝窑是北宋五大名窑之一,因地处汝州而得名,以生产青瓷而著称,同时兼烧仿制的其他窖口的产品。汝瓷瓷土土质细腻,胎质坚硬呈香灰色,釉色以天青色为贵,还有粉青、天蓝、卵白、豆青、虾青、葱绿等,釉色润泽。

  什么是汝官窑?汝官窑,即北宋晚期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的窑口,烧制时间较短,产品精良,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汝官窑生产的瓷器造型丰富,品种齐全,主要器形有碗、盘、盂、钵、瓶、尊、炉、洗、碟、盖、盏托、盆、套盒等,既有生活日用品,又有观赏陈设用品。制品胎薄,釉色莹润,有天青、粉青、卵青、天蓝、月白等,釉面有细小的开片,造型精美,底部有芝麻粒大小的支钉痕。

  一,北宋汝窑底部特征

  汝窑五大特征分析,北宋汝窑系统分析

  辨底部汝窑瓷器底部以平底为主,这一点从数量和比例上看均占据绝对统治地位。平底为汝窑瓷器中最主要的底部造型之一。汝窑瓷器平底所涉及的器物造型众多,如碗盘、洗、樽、盆、瓶等都是以平底为主,从功能上看,汝窑瓷器诸多器皿基本上以实用为主,特别是以餐具和盛器为主,这也就注定了汝窑瓷器主要是以平底为显著特征。另外,芝麻钉痕是汝窑瓷器的表征芝麻钉顾名思义是一种支钉痕迹且这种痕迹很小,犹如芝麻大小,显然这是一种视觉上的盛宴,因为并没有个具体尺寸意义上的标准.完全是以视觉为判断标准。

  汝窑五大特征分析,北宋汝窑系统分析

  二,北宋汝瓷的胎釉特征

  汝窑,宋时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建青器窑。屑玛瑙为釉,如哥而深,微带黄,有似卵白,真所谓淡青色也,汁水莹厚如堆脂。

  

汝窑五大特征分析,北宋汝窑系统分析

玛瑙釉

  对于汝窑的釉色,有着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的说法。北宋汝窑以前,已有南唐的越窑和北方的安阳相州窑、陕西铜川耀州窑等能烧制出质量较高的青瓷,汝窑受到影响后,烧出了更高水平的青瓷,尤其是天青釉的呈色更加纯净,烧出了纯正的天青色。

  汝窑五大特征分析,北宋汝窑系统分析

  汝窑的釉色变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釉层的厚度,釉层越厚呈色越好,而汝官窑的烧造是采用两次烧成的,所以呈现出多样性的釉色。施釉薄者呈现半透明状,乳浊感较强;施釉厚者釉色凝厚似玉。

  

汝窑五大特征分析,北宋汝窑系统分析

汝窑天青釉碗

  御用汝瓷的釉中因含玛瑶,烧制后釉面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结晶,釉质稠如凝脂,器表有玉石般的质感,大多数的釉面下有一层细密的小气泡,釉面越厚就越清晰可见,寥若晨星。

  三,北宋汝窑气泡特征

  古陶瓷的釉中存在气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有的器物釉面气泡特征十分明显,用肉眼即能观察清楚,而有的器物釉面虽然有气泡,但气泡的特征却不是很明显,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有关气泡形成的原因和变化规律,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

  

汝窑五大特征分析,北宋汝窑系统分析

仿汝窑瓷器(左 ) 和汝窑考古瓷片(右) 在显微镜下放大33倍照片

  

汝窑五大特征分析,北宋汝窑系统分析

仿汝窑瓷器 (左) 和汝窑考古瓷片(右) 在显微镜下放大130倍照片

  四,北宋汝窑胎骨特征

  御用汝瓷的胎骨薄而坚硬,质细腻,呈浅灰、灰白和深灰三种,或称香灰色。御用汝瓷施釉时采用满釉支烧或垫烧,将瓷胎尽可能的遮盖,胎釉结合处微现红色。

  汝窑五大特征分析,北宋汝窑系统分析

  五,北宋汝窑重量特征

  重量轻

  汝瓷传承金银器的造型和风格,精美程度可以和金银器相媲美,制作工艺对重量的把控也是非常的严格,所以汝瓷的重量都比一般的瓷器要轻,而且非常薄,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吹弹可破!

  汝窑五大特征分析,北宋汝窑系统分析

  北宋汝窑繁荣的原因

  1:稳定的社会环境纵观我国瓷业发展史,可以看出瓷业的繁荣都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里,汝窑是在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宋代完成了全国统一后发展起来的,长期封建割据局面的结束,为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汝窑五大特征分析,北宋汝窑系统分析

  2: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使得瓷器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北宋时期大凡繁华的集市周边均设瓷窑烧制瓷器,而集市也成为商贾云集之区和瓷器集散地。

  汝窑五大特征分析,北宋汝窑系统分析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