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有一种宝贝,日本叫七宝烧,欧洲叫珐琅,中国叫什么?

有一种宝贝,日本叫七宝烧,欧洲叫珐琅,中国叫什么?
2020年10月28日 18:01 新浪网 作者 檬小宠

  在汉字里面,王字和玉字一样,都和玉有关,所以,凡是王字旁的字,也多半与珍贵有关,比如玛瑙、珍珠还有珐琅。

  尽管它们不是玉,却并不比玉逊色。

  而珐琅,既是宝贝,也是一种珍贵的工艺。

  

  珐琅是矿物质的硅、铅丹、硼砂、长石、石英等原料按照适当的比例混合,分别加入各种呈色的金属氧化物,然后烧制成附着在器具表面的特殊物质。

  中国习惯把附着在陶、瓷上的珐琅叫釉,覆盖于金属表面的叫珐琅或景泰蓝。

  “珐琅”一词来源于古德语“冶炼厂”,有“融化”之意。珐琅工艺起源于埃及,后传至欧洲,在元朝时传入中国。

  

  ▲ 十四世纪初期欧洲珐琅制品

  当年,元蒙军队横跨欧亚大陆入侵西亚,俘获了很多有专业技能的工匠,他们被押送回中国,专为蒙古贵族生产豪华日用品,其中就有在金属表面做珐琅的阿拉伯工匠,他们给中国带来了一个非常有名的技术——掐丝珐琅。

  

  

  掐丝珐琅以铜为胎,再把铜丝掐成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样焊在铜胎上,然后再把不同颜色的珐琅釉料逐一填进花纹中,烧成玻璃状后抛光,一件掐丝珐琅器就完工了。

  

  ▲ 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龙耳瓶》

  

  ▲ 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鼎式炉》

  掐丝珐琅在元朝并没有多么醒目,做工也尚显粗糙,到了明朝景泰时代,掐丝珐琅才达到技艺的最高峰。由于当时多以蓝色作为主要底色,所以这种工艺制出的成品被称为“景泰蓝”。

  

  ▲明景泰《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炉》

  

  ▲明景泰《掐丝缠枝花卉钵》

  

  ▲明景泰《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直颈瓶》

  

  ▲明景泰《掐丝珐琅凫式炉》

  16世纪末,日本工艺美术家在模仿制作中国景泰蓝时,无意中制造出颜色更加炫丽的成品。因为制作过程中使用了七种珍贵材料,便将这种日式景泰蓝命名为“七宝烧”。

  

▲ 日本明治时期七宝烧

  

▲ 日本明治时期七宝烧

  

▲ 日本明治时期七宝烧

  

景泰蓝只是珐琅的一种,按制作工艺来分类,属于掐丝珐琅,其他还有錾胎珐琅、画珐琅和透明珐琅等,画珐琅多指铜胎画珐琅,但实际上,这种工艺可以用于各种胎体,金属、瓷、玻璃、紫砂等都行。

  錾胎珐琅是在金属胎上錾刻成凹凸的各种图案,再填珐琅料于凹处焙烧出的工艺。

  

  ▲清乾隆《錾胎珐琅牺尊》

  珐琅瓷(珐琅彩),由景泰蓝演变而来,景泰蓝是在铜胎上填珐琅釉,珐琅瓷则是在瓷胎上施珐琅釉,珐琅瓷始于康熙时期,鼎盛于雍正和乾隆朝。

  康熙二十三年开放海禁,准许商民出海贸易,欧洲商船不仅把中国瓷器、丝绸、茶叶等运到欧洲,也将法国的珐琅器、意大利的玻璃器等欧洲工艺品带到中国。

  

  ▲清康熙《玻璃胎画珐琅牡丹蓝地胆瓶》

  

  ▲清康熙《宜兴胎画珐琅三季花三果碗》

  

  ▲清康熙《铜胎画珐琅花果盒》

  康熙二十六年,传教士洪若翰在宁波给法国去信,信中说清王朝朝野上下对远渡重洋而来的西洋画珐琅情有独钟,要求运更多的珐琅器及珐琅画过来,作为馈赠中国官员的礼品。

  郎世宁从意大利来中国时,也是携来一箱珐琅器作为献给康熙的见面礼。

  康熙对这些来自西洋的珐琅器很感兴趣,遂产生了打造御用珐琅瓷的想法,他邀请珐琅画珐琅艺人进入清内廷珐琅作。在内务府下设置了造办处,专门为宫中制作家具、服饰及金玉珠宝等器物。

  

  ▲清雍正《御制金胎画珐琅丹凤呈祥执壶烛灯》

  

  ▲清雍正《铜胎画珐琅黄地牡丹纹蟠龙瓶》

  康熙画珐琅料全部由外国进口,到了雍正朝,制作珐琅器数量猛增,进口料已供不应求,于是雍正六年二月谕旨怡亲王“试炼”珐琅料,力求自给自足,并于雍正六年七月十二日获得成功。

  雍正七年又陆续生产了大量的珐琅料,使得雍正珐琅作的生产进入中国本土原料与中国文化全面结合的繁荣时期。

  雍正一朝画作、珐琅作聚集着当时最强的阵容。由于清代皇帝非常喜欢珐琅,珐琅处也掌握了一批绘画水平较高的画家和画工,郎世宁曾于雍正八年受邀为珐琅彩瓷作画。

  清宫珐琅瓷的产生,深受欧洲铜胎画珐琅的影响,经康雍乾三代皇帝的极力推崇、研制与发展,制作工艺达到巅峰,代表了清代瓷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清乾隆《掐丝珐琅凫尊》

  

  ▲清乾隆《铜胎画珐琅西番莲笔洗》

  

  ▲清乾隆《掐丝珐琅海水云龙纹笔架》

  

  ▲清乾隆《掐丝珐琅海水云龙纹水丞》

  珐琅器文房雅玩,既能体现宫廷生活的尊贵与庄重,又能表现帝王对文人风雅的追求,成为历代文房中低调奢华的品质代言。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