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随园诗话》,看到个有趣的故事。
余戏刻一私印,用唐人“钱塘苏小是乡亲”之句。
某尚书过金陵,索余诗册。余一时率意用之。
尚书大加诃责。
余初犹逊谢,既而责之不休,余正色曰:“公以为此印不伦耶,在今日观,自然公官一品,苏小贱矣。诚恐百年以后,人但知有苏小,不复知有公也。”
一座冁然。
此段意思不难解,查了下,私印上所刻,是唐朝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韩翃(719-788)所作:
《送王少府归杭州》
归舟一路转青蘋,更欲随潮向富春。
吴郡陆机称地主,钱塘苏小是乡亲。
葛花满把能消酒,栀子同心好赠人。
早晚重过鱼浦宿,遥怜佳句箧中新。
显然,在韩翃看来,跟苏小小是乡亲,绝非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反是值得宣扬的。
苏小小,南朝齐时歌伎,传说中,她与阮郁相恋,却因宰相父亲召回宝贝儿子,未能终成眷属。
后来,她资助鲍仁赶京应试,自己却因事遭人陷害,身患重病,不久将亡。临终,遗言要葬于西湖西泠。应试中第的鲍仁遵其遗愿,立碑钱塘苏小小之墓。
故事有点凄惨,却又夹着某种希望。
但我们知道,南朝之时,门第观念仍然极盛,“应试登第”,书生逆袭,美女交心之事,一般只会在隋唐之后发生,所以,我对此说法,是持保留态度的。
但苏小小当时已名传天下,却是毫无疑义的。
齐朝过后是梁朝,梁朝皇室读书。梁朝徐陵编了本《玉台新咏》,收录汉朝至梁朝的诗共690首,当中有《钱塘苏小歌一首》:
妾乘油壁车,
郎骑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
西陵松柏下。
此为苏小小的故事见于史册之开端,一个女子,若非很有名,必难享受此等待遇。
之后千余年,直到袁枚所在的清代,吟咏苏小小故事的人,并不少见,名篇亦多。
但那尚书,却因袁枚用了一个闲章而喋喋不休,说教不已,终是惹得主人怒不可遏,也不管什么身份的差距,讲什么面子了,直接就指责他:
别看你官居一品,百年之后,苏小小仍有人传诵,而你早到了土里变成灰,连自己的后代,都不会常常去上坟了呀。
列位,此话一出,“一座冁然”的冁然,并非惊诧之意,而是开怀大笑。
想来,陪客的多是袁枚的朋友,都很放浪不羁,未将尚书大老爷放在眼里吧。
自认正统的尚书之气极败坏,可以想见。
用前代的故事,就是柳如是愿意以死殉明,而钱谦益却害怕水冷。
用现代的俗话,则是卖魂的瞧不起卖肉的。
新浪热榜
微博/微信扫码去APP查看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