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和马思纯谈恋爱后,全世界都知道他是渣男了

和马思纯谈恋爱后,全世界都知道他是渣男了
2022年12月01日 20:03 新浪网 作者 牛奶看娱

  如果不是因为和马思纯谈恋爱,很多人可能根本不知道张哲轩是谁。在马思纯之前,也没有人讨论过“张哲轩女友眼光”这种问题。

  

  在19年因为“乐队的夏天”而出圈的几个乐队中,受到最多争议的也许就是盘尼西林,围绕这支年轻乐队更多的争议甚至不在于乐队本身,而在乐队主唱张哲轩身上各种各样的八卦新闻。

  从台上台下的为人处世到谈情说爱,甚至哪怕是他表演的风格,还有那些稀奇古怪的表情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一直是摇滚圈又爱又恨的“吐槽”对象。

  再谈记忆 Say it again盘尼西林乐队 - 与世界温暖相拥 Embrace the world

  “叛逆、中二、爱装逼、坏男孩甚至是渣男……”其实长久以来附加在张哲轩身上这些标签并没有因为他和谁谈恋爱而真正改变。只是与明星恋爱给了人们一个崭新的观察视角,而这中间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也许就是张哲轩的摇滚乐手身份。

  

  事实上和谁谈恋爱是每个人非常个人的选择,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作为旁观者随便讨论别人的眼光是不礼貌的。所以今天我想在这里讨论的是有关摇滚乐乐手形象,特别是“坏男孩”形象的问题。

  到底是摇滚乐与“坏男孩”之间的绑定关系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习惯性认知,还是基于这种认知人们提高了对摇滚乐手的包容度?摇滚乐与“坏男孩”形象之间的关联是必然的吗?

  #最早的摇滚“坏男孩”

  摇滚乐与“坏男孩”之间的联系并不是人们的凭空想象,也不仅仅来自于很多摇滚明星叛逆冷酷的外表。事实上从最早的第一批摇滚歌手开始,就出现了放荡不羁的坏男孩形象。

  Tutti FruttiLittle Richard - The Ultimate Rock 'n' Roll Party (A Fine Rock 'n' Roll Voyage), Vol. 1

  50年代的摇滚歌手小理查德最为人熟知的一首《Tutti Frutti》在原版的歌词中出现了性描写,这对当时国外社会的中产阶级来讲是非常离经叛道的。最后唱片公司在录制这首歌前,专门找了一位当地的作词作曲家重新填词,也就是我们今天听到这首歌的经典版本。

  

  小理查德的音乐经常出现隐晦的性双关语,也因此经常触及当时的电台和国外联邦通信委员会的青春神经,在保持这种个性和寻找市场销路之间,他一直在寻找着某种平衡。

  事实上不仅是作品,小理查德本人在当时也常有惊人之举,舞台上的他经常梳着大背头、画眼睛、涂唇膏,整个人打扮的花里胡哨;他和媒体宣称自己是双性恋,并且一直在大众面前制造自己夜夜笙歌、纵欲无度的形象。

  

  不过真实的小理查德并没有他在聚光灯下展现出来的这样潇洒,他出生在佐治亚州的一个基督教家庭,家中好几个叔叔都是牧师。作为艺人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始终与他的家庭宗教信仰相违背,这让他内心感到痛苦和压抑。

  他曾在在自己事业如日中天时宣布退隐,之后又宣布复出,在这样反复拉扯的过程中,他始终在试图平衡艺人的形象和作为宗教信徒的自我。

  

  作为摇滚乐的奠基人之一,小理查德无疑把他身上那种追求叛逆自由、放荡不羁的能量注入了摇滚乐的原始基因当中,但从小理查德身上我们也能看到,人类真实的性格和情感是非常复杂的,有时候叛逆会逐渐成为一种性格面具。

  并且这种面具的样式还不是唯一的,稍晚于小理查德几年走红的“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就为摇滚乐贡献了另一种更加精致的、偶像化的形象面具。

  

  尽管他表演时习惯性的顶胯动作依然带有强烈的挑逗意味,但“猫王”的叛逆是永远不会出格的,他永远让自己维持在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恰到好处的温文尔雅形象。

  

  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摇滚乐手形象还将在之后的摇滚舞台上反复出现,并且塑造出一个又一个时代经典的乐队,甚至成为一种可供操作的商业营销模板。

  #乐手形象与营销

  “你愿意让你的女儿嫁给‘滚石’乐队成员吗?”

  这句媒体现场采访的提问在1964年被作为大标题,出现在《旋律制造者》杂志的一篇文章中,这篇文章把“滚石”描绘成“叛逆的象征……反抗老板,反抗定点上下班,反抗每天都穿干净衬衫……”

  

  当时的滚石乐队留着长发,拒绝穿套装,冲着媒体的相机瞪眼,甚至用轻率的回答羞辱记者……在媒体面前完全是一副邋遢、乖戾、叛逆又危险的形象。

  但要知道就在不久前,当乐队首次在国外电视节目“Thank Your Lucky Stars”亮相来宣传新照片的时候还穿着天鹅绒领子的花格子西装套装,看上去就像是翻版的甲壳虫乐队。

  

  而当时以乖巧、绅士形象亮相的甲壳虫乐队正在完成自己的“英伦入侵”之路,成为一支超级乐队。

  

  (1964年的披头士乐队)

  但滚石的经纪人很快就意识到这招行不通,与其成为甲壳虫的翻版,不如反其道而行之,把他们包装成和其他的利物浦乐队截然不同的风格。这招也果然奏效,在系列具有轰动性的媒体报道后,滚石的形象给人留下了足够深刻的印象。

  如果说最早的坏男孩形象来自于歌手个人的性格特质与音乐风格的相互吸引,那么在早期的滚石身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些商业营销的影子,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谓的“人设”。

  滚石乐队在当时的邋遢、乖戾形象之所以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且成为他们走红的助力,除了其行为本身确实引人注意,另一个原因就在于,坏男孩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逐渐和人们对摇滚乐的认知联系到了一起,变成了社会审视摇滚乐手的一种滤镜。

  如果我们带着这种对摇滚乐手历史形象的思考去重新审视乐夏后不断被媒体和歌迷讨论的盘尼西林乐队,就会发现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所谓叛逆不羁,很多就像是这条摇滚乐叛逆形象脉络下的分支。

  

  在盘尼西林之前,他们的经纪人徐凯鹏还曾经合作过joyside、万青、后海大鲨鱼……这些乐队无论是在艺术水准还是商业运营上都十分成功,所以他对独立音乐市场和摇滚乐本身的了解是非常深厚的。

  

  (经纪人徐凯鹏)

  当然,这并不是说盘尼西林在有意营造叛逆人设。只是在音乐产业日渐发达的今天,经纪公司会允许乐队以叛逆形象亮相在媒体面前,歌迷愿意接受乐队这样形象的背后,必然有其存在合理性的原因,这种原因甚至可能是一种来自于过往历史累积的潜意识:“坏男孩”是摇滚乐手常见的一种形象。

  #从“groupie”到”月亮组”,摇滚乐内部的去道德化倾向

  在所有质疑马思纯眼光和劝分的言论中,有一条评论非常有趣,那就是想把马思纯拉到“月亮组”看一看。

  我们暂且不讨论这样的评论到底是出于好心还是给别人瞎指挥,而是说一说这里提到的“月亮组”。

  “月亮组”的全名叫“我们代表月亮消灭居心不良的乐手”这里最早是“果儿”曝光不良乐手的豆瓣小组,所谓“果儿”,来源于英文“groupie”的音译。

  上世纪60年代,随着摇滚乐在欧国外家的蓬勃发展,出现了大量的追星族,这其中有一部女歌迷企图与摇滚明星发生性关系或是保持一种浪漫关系,这部分女性在当时被称为groupie。

  

  这个群体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除了摇滚乐,你几乎很难在其他领域看到如态度明确地以发生性或者浪漫关系为目的的追星群体。特别是在性观念还远没有今天这样时尚的十几年前,groupie更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存在。

  在这种追星关系中粉丝和明星之间的地位是不完全对等的,所以月亮组存在的初衷就是在某种意义上通过舆论的制约来弥合这种不对等。

  如果说groupie的出现展现了摇滚乐追求完全意义上自由、欢愉的去道德化一面,那么月亮组更像是在这种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江湖道义和游戏规则。

  真真假假的吐槽爆料背后构成的是一套特殊的道德评价标准和体系,并且这套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对两性关系和女性权益的认知不断发展变化。

  与此同时,作为一个私人小组,在绝大多数时候,月亮组的讨论内容又具有一定的不公开性,它主动将自身设置的这种“江湖道义”与大的网络世界隔绝开来,这里既是一定程度上认可摇滚乐去道德化的一方小天地,又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运行规则。

  当然这种私人也并不是绝对的,随着综艺的热播,月亮组的人数在不断增多,并在每一次相关公共事件发生时成为另一个讨论的舆论阵地。

  在微博上讨论的沸沸扬扬的马思纯和张哲轩恋情,在月亮组也同样讨论地热闹。甚至每次在相关事件发生时,总会有人为了发表自己的观点想办法加入月亮组发帖。而两套观念和话语体系又势必在这种讨论中发生争吵和矛盾。

  从“groupie”到”月亮组”,我们既可以看到摇滚乐发展的过程中所携带的那种放荡不羁的性格,也会可以看到这种精神是如何在这几十年中与当代社会的新观念不断融合、发展变化,在一种看似去道德化的宽容中,又在社会和市场的左右下建立着怎样的新准则。

  在这个各种网络信息真真假假的年代,当我们探讨摇滚乐手的形象,我们真正可以触及到的其实也只有他们愿意在大众媒体面前展现的那一面。

  至于很多事情的细节和一个人内心最隐秘最真实的想法,那是更加复杂的事,也是每个人自身永恒的课题,那其实是不需要别人瞎操心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河南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