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远程升级”,车主竟然不能说“不”?

汽车“远程升级”,车主竟然不能说“不”?
2021-09-24 09:49:06 银柿财经invest

伴随着智能汽车产业的兴起,汽车OTA(Over-The-Air,空中下载、远程升级)技术经历了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现如今已成为智能汽车的标配。不过,在飞速发展的同时,有关汽车OTA技术的争议也随之而来。

何为汽车OTA

主打智能车联网的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颠覆在于,整车升级不再是大费周章折腾出一款新车型,而是通过OTA定期推送,更新车内车载系统及电气化架构等,使车主获得“拥有一辆新车”的体验。

自特斯拉率先引入整车OTA以来,OTA技术已涉及娱乐、自动驾驶、动力、电池等模块的升级,“蔚小理”(造车新势力中的蔚来、小鹏、理想)则通过OTA同步推送新功能、提升充电效率、优化驾驶辅助及修复车机系统漏洞等。

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5月,中国乘用车前装OTA装配率达到28.3%;此外,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市场新车OTA搭载率已经达到22.42%,预计2021年将提升至35%~40%。

新能源车企推送的汽车OTA,通俗地讲,类似于手机、电脑的系统升级,不过,两者虽然在操作上区别不大,但在性质上却有着根本性的区分。

这要从汽车OTA技术的分类说起。

目前汽车OTA升级主要分两类,一类是SOTA,即对导航和应用APP等车载娱乐系统升级。根据理想官方介绍,OTA2.2更新后,车载应用程序的更新不再需要依赖整车OTA,可单独安装自动更新,可理解为对手机内的单个软件进行更新。

而另一类FOTA升级则涉及对整车电动化架构的全方位升级,下载的全新固件系统能对发动机、电机、变速箱、底盘等核心零部件进行优化,提升整车性能及驾驶体验。这就类似于手机的系统升级。需要注意的是,在FOTA的升级过程中,就像手机系统升级需关机重启一样,汽车在此期间是不能行驶的。

不同之处在于,升级手机系统时,由于存在功能更新、机型适配、存储容量等诸多问题,因此用户可根据需要自主决定是否升级,如果不打算升级则仍然可以沿用旧版系统。但就汽车而言,系统升级与否、升级哪些内容、何时升级都由车企全权主导,车主没有选择权。

车主为何不能说“不”

近期,车主“被迫”升级的情况便出现在了理想汽车上。

9月15日,理想汽车公众号发文称,理想ONE的OTA2.2已上线,将陆续向各位车主推送。

然而,新OTA推送没几天,9月18日,就有部分理想车主反映,所接收到的智能软件系统协议上显示:理想汽车将收集理想APP账号信息、车载应用装载及使用情况、车载导航应用数据(包括目的地、搜索记录、导航实时数据等)、娱乐系统资料(如广播收听记录、音乐播放历史)、输入法内容结果等用户使用信息,且页面上只有“已阅读,并同意许可协议”选项。

一名理想ONE车主表示:“屏幕上没有不同意的选项,只有选择同意才能继续使用汽车。”

理想汽车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最近一次OTA推送就是9月11日的2.2版,所有车主都是那天推送的。”至于媒体报道的9月18日的推送条款,对方表示“不知道”。

对于理想智能系统软件许可协议没有不同意按钮,法律人士认为“是有瑕疵的,理想汽车侵犯了用户完整使用车辆的权利”。

涉嫌过度收集用户隐私数据

除了选择权和使用权,理想汽车在此次更新中还要求车主提供各项信息,甚至包括广播收听记录、音乐播放历史等,有用户认为此举属于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侵害了用户的隐私。

事实上,网联智能汽车与数字隐私的边界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据媒体报道,今年7月,理想汽车APP的隐私条款第六条就曾提及,“我们可能会收集您的浏览信息、社群及论坛交流信息等进行数据分析以形成用户画像,用来将您感兴趣的智能汽车产品和/或服务信息展示给您,或在您搜索时向您展示您可能希望找到的产品和/或服务”,被指过度收集用户隐私数据。

有车主表示,如果不同意该隐私弹窗,则会直接退出APP,而理想汽车APP关联着远程控制、手机钥匙等功能,APP无法使用则意味着无法使用汽车的所有功能,相当于变相要求车主同意开放个人数据。有律师认为,“理想汽车需要就其收集用户信息的条款提供合理性的解释,同时用户有权利拒绝”。

汽车整车OTA的“开山鼻祖”特斯拉此前就因车内摄像头泄露隐私之事闹得沸沸扬扬。国外黑客将其提取的特斯拉车内摄像头拍摄画面在网上公开,画面清晰度远超预期,甚至驾驶员闭眼、低头、向右看等动作的频率都可捕捉。

蔚来同样曾因泄露用户行车数据登上过热搜。有微博用户测试出蔚来ES8(配置|询价)在严寒环境下的电池性能后,遭一批汽车博主质疑评测造假,并公布评测者一行人的具体测试地信息。由于在车主并未主动公开测试地点的情况下行车轨迹遭暴露,引发蔚来关于数据记录、隐私泄露的讨论。

彼时就有用户质疑蔚来“不提醒也不可自主关闭地收集隐私是不合理的”,对此,蔚来在其新版OTA系统升级时作出了调整。蔚来最新版隐私政策显示,“车内摄像头在有限场景下收集的信息均保存在车载设备内,除非用户授权上传及紧急情况,不会上传至云端”;如果不希望驾乘人员对话等语音信息被收集,车主可以选择开启Nomi静默模式,但是,“在此状态下Nomi系统将被关闭,无法通过语音指令被激活”。如果不开放个人数据,则很可能无法享受完整的行车功能。

今年8月16日,国家网信办、工信部等部门,针对汽车数据安全联合发布了《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其中对汽车数据、汽车数据处理者等概念加以界定,更契合迅速发展中的中国汽车行业背景。

《规定》提及了四项推荐的数据处理原则,其中包括车内处理原则(除非确有必要不向车外提供)、默认不收集原则(除非驾驶人自主设定,每次驾驶时默认设定为不收集状态)、精度范围适用原则(根据所提供功能服务对数据精度的要求确定摄像头、雷达等的覆盖范围、分辨率)以及脱敏处理原则(尽可能进行匿名化、去标识化等处理)。

多名法律界人士认为,随着网联智能汽车的发展,监管部门将越发重视对汽车数据安全的规范,汽车市场参与者在实施商业计划时,需确保遵守相关规定,以减少潜在的法律风险。

系统升级BUG频现

只是,在智能车联背景下,汽车OTA带来的问题并不止数据安全一项。

不同于手机等电子产品,系统升级最坏的结果也只是变成一块“砖头”,而作为交通工具的汽车,在事关人身安全的事上容不得一点闪失。同时,在互联网思维造车的浪潮下,“用户至上”已成为造车新势力主打的服务姿态。

然而就目前来看,bug不断的汽车OTA在这两点上,终究是说得太多做得太少。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仅仅是OTA升级这件事本身,就显得不够智能。蔚来就出现过两次车主在行驶过程中进行FOTA升级导致堵路的情形。如前所述,在FOTA的升级过程中汽车是不能行驶的,当事车主也表示“挂P挡升级后车内全黑,车窗户都摇不下来”,升级时间长达一个多小时。

据悉,特斯拉目前已在OTA升级过程中加入“取消更新”的操作;小鹏汽车虽然会提醒车主升级过程中车辆不能行驶,但与蔚来一样,不能中途退出。

此外,造车新势力热衷宣传的自动驾驶“黑科技”,也是随汽车OTA升级换代的,只不过在经历了诸如“车主驾驶蔚来ES8事故身亡”等恶性事件后,各大车企才改换说辞为“高级辅助驾驶”。

造车新势力所宣扬的“常开常新”,被质疑是汽车OTA技术不够成熟的包装话术,同时,其用户体验也正遭到这种“不够成熟”的反噬。

在此次理想的智能系统更新协议中,显示“理想汽车还需要用户同意其可酌情提供未来理想智能系统更新,并且这些更新(如果有的话)未必包含理想汽车就较新或其他车型的所有现有软件功能,或新的功能且可能会有部分软件的减少”。有车主认为这对早期用户来说是不公平的。

对此,杭州理想汽车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次是所有车型都可以升级OTA2.2。”根据理想官方账号下的留言,已升级用户也对该次升级颇有微词:“能更新一点实用的东西么?大家想要的是百度地图和腾讯优酷,而不是用不上几次的语音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提供了“不够成熟”的OTA产品,智能汽车制造商们也已经初尝了OTA技术带来的软件付费甜头。

据国外媒体报道,截至2019年,特斯拉通过出售FSD套件获得的收入就已经超过10亿美元。安信证券预计,到2025年,特斯拉的FSD收入将接近70亿美元,占汽车业务营收的9%,贡献35%的毛利。

小鹏汽车在财报中披露,今年3月,XPILOT3.0的累计付费率已经达到25%,一季度自动驾驶系统XPILOT3.0软件包收入达到了3000万;蔚来方面,今年一季度毛利达到19.5%的新高,是因为NIO Pilot和100kWh电池包选配增加所致的汽车平均售价提升。

反观车质网数据,2020年受理的“系统升级问题”投诉达到1254起,较2019年的375起翻了近3倍;2021年前两个月受理投诉达81宗,同比上涨7.1倍多。

有观点指出,对于智能汽车而言,当不成熟的产品推出时,不仅是驾驶员在学习新事物,汽车本身也处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收集数据不断调整完善产品,所谓的“常开常新”对车主来说则意味着不断适应新的变动,不一定是好事。

去年以来,相关部门针对具体问题相继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召回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准入管理的意见》等规定,加紧监管汽车市场乱象。

业内人士表示,技术仍在进步,法规政策的制定也需步步为营地推进,随着未来相关监管细则的出台,汽车OTA技术也将更加安全、成熟。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相关车系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