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浙江日报】义乌:推进城乡融合 共享美好生活

【浙江日报】义乌:推进城乡融合 共享美好生活
2020年11月23日 09:00 新浪网 作者 浙江融媒体

  2020年11月23日《浙江日报》14版

  一条笔直的路,边上是清澈的小河,走街串巷,兜兜转转,这里见山,那里望水,在义乌,美景处处的乡村,与城市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乡村已经成为“城市边的后花园,都市里的新农村”,城与乡之间走向融合共生。

  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一直以来,义乌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脉络保持着高度的一致。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率先富裕起来的义乌人开始探索实施旧村改造。

  2003年,义乌全面推进“千万工程”建设,并同步实施城乡一体化行动。

  2008年,义乌承担了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任务,经过三年努力,建立了城乡一体的政策制度。

  2019年义乌获评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

  追赶时间的急流,做时代的弄潮儿。义乌不断深化“千万工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创造性地提出“中国众创乡村”的主题定位,高标准编制《义乌市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以“国企+精品线”的乡村建设新模式为抓手,有机融合国企结对、产业植入、农民众筹、美丽环境等元素,走出了一条城乡融合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在美丽中铺展画卷

  “这里就是陈望道先生的柴房,他就是在这间房里翻译《共产党宣言》,当时由于过于入迷,错把墨汁当红糖食用,自己却浑然不觉,还边吃边说,够甜,够甜。这就是‘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来由。”在义乌分水塘村陈望道故居,讲解员向一波又一波游客讲述着这里的红色故事。

  近年来,分水塘村接续“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红色力量,全面实施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创建星级和美乡村。以“一街一居一房一馆”为基础,完成老街改造、望道故居修缮、柴房复原等工作,打造成历史文化街巷、望道故居展示、宣言纪念馆为三大核心板块的新时代红色教育基地。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的分水塘村,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来,体会“真理的味道”。

  美丽乡村,环境先行。围绕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义乌不断深化“千万工程”建设,全域推进星级和美乡村建设,制定“七个一”标准,让每个村都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无违建村貌、一条干净生态的河流或一座绿色秀美的青山、一个健全的垃圾和污水收集机制、一片耕作高效的良田、一条可持续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和富民产业、一个和谐的民风习俗;一个有战斗力的班子,带动农村品质持续优化提升。在“七个一”的引领下,一个个美丽乡村跃然而出,获评省美丽宜居示范村15个、省特色精品村15个、省示范乡镇4个。

  在打造“盆景”的同时,义乌创新建立了国企结对共建美丽乡村机制,由八大国企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植入,建设十条各具风情的美丽乡村精品线,将国企资本和人才等资源投入美丽乡村建设。2017年启动以来,八大国企向十条精品线注资超7亿元,累计实施具体工程项目建设221个,结合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利用红黄蓝三彩线形成总长超280公里的市域美丽乡村大环线。环境美了,项目也跟着来了,美丽乡村精品线吸引了58个超亿元产业项目落地,带动200亿元社会资本投向美丽乡村建设,串起了沿线200余个美丽乡村集成发展。2018年,“国企+乡村精品线”的乡村建设新模式,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经验。

  如今,人们只要沿着三彩地标线,就可以畅游义乌十条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精品线、风景线:至美大陈线以水为媒,串村成珠;德胜古韵线登高望远,人文荟萃;赤岸西海线花海相伴,山水浪漫……

  在融合中激发活力

  在后宅街道李祖村,群山环抱,村落古朴雅致,内里却大有乾坤:生机农场、李氏梨膏糖、衔泥小筑、蓝山集树皮画、没完客栈、勤蜂生活空间设计馆等37家创客入驻经营,这里致力于打造“国际文化创客村”,不少创客成果早已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和便捷的物流走向全球。

  在佛堂镇龙溪村,以打造义乌版的乡村“迪士尼”为核心,玻璃栈道、3D彩绘、龙溪金沙、攀岩、高空滑索、丛林穿越、时空隧道……龙溪村已经是义乌市乃至浙中地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今年8月,第四届浙江省农村创业创新大赛上,“小六石”品牌乡村梦-乡村“迪士尼”项目荣获初创组冠军。

  李祖村和龙溪村并不是个例,在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中,义乌紧扣“众创”主题,积极挖掘农业的功能和乡村的价值,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个性特色,并按照全国一流、省内领先的要求,充分发挥以农民为核心的联合、众筹、创投等作用,打造独具魅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和全方位发展的农村示范点,推动乡村从“卖产品”向“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转变。在具体工作中,鼓励村民、集体以土地、资金众筹入股农业项目建设,引导村集体自建农业公司经营,实现致富增收,今年全市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已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

  借势义乌电子商务高地,按照“市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电子商务示范服务站+电子商务服务站”模式,构建农村(社区)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打造了农产品电商集聚服务平台“农创园”,培育了青岩刘、龙回等一大批农村电商精品村。今年7月,义乌正式获评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旧貌换了新颜,传统乡村遇上国际范儿,义乌乡村不断迸发的强劲商贸活力,彰显着义乌人的国际视野。

  越来越多的乡村迎来蝶变,田园的品质也在不断升级。敢为人先的义乌,率先启动农业“标准地”改革,对耕地进行分级分类管理,结合非粮化整治,招引项目建设成美丽田园。根据全市农业生产力布局规划,绘制集成“美丽田园”布局图,合理布局“粮食、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等6大“美丽田园”。在此基础上,选择全市十条美丽乡村精品线环线的重要节点部位,打造一批集成“美丽田园”,让美丽乡村精品线与“美丽田园”景观带相融相合、美美与共。

  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好生活,义乌乡村完成了从满足传统生活向支撑现代生产转变。

  在品质中绘就美好

  “多年的老房子拆了建新房,还是这么漂亮的联排,以前想都没想过。”在义乌城西街道五一村,村民望着农村有机更新后拔地而起的一幢幢新房,都盼着能早日入住。

  五一村是今年义乌市实施农村有机更新的试点村之一。近年来,义乌编制了“1(城区、镇区)+X(中心村)+Y(保留村)”的村庄布局规划,城区镇区村进社区、做大做强中心村、发展保留特色村,打破城乡空间布局,分类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要求,对城镇规划红线范围外的农村,控制用地总规模实施农村更新改造,落实“住有宜居”。2017年实施以来已有151个村启动更新改造,7000余户农户开工建造新房。今年义乌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要求,充分放活建设模式,开展农村有机更新。目前已启动60个试点村,将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农民建房问题。

  住得好也要生活好。在义乌,村里人也像城里人一样,全面享受着公共服务和生活的便利。“路、水、电、网、气”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城乡同步规划、同频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不断扩面提质,基本实现城乡同标推进、同等享受……“让村里人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已经一步步成为现实。

  而让乡村更加自信的,是义乌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缸窑村,以烧制陶缸闻名,游人来到这里,可以尽情前往陶瓷展览馆观赏各种年代的酒缸、花缸,在DIY场所体验制作陶艺的乐趣。

  坚守“匠心”,把“缸”文化蓝图绘到底,这里持续推进古建筑修缮保护工作,北宋老窑、长窑、龙窑重新焕发生机,建成陶艺体验中心、古陶博物馆,陶罐、陶片成为村庄最为亮眼的“金名片”。

  缸窑村只是一个缩影,义乌坚持乡村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保护并重,注重挖掘整理村庄生态人居、社会习俗、传统工艺、人物传记等文化遗存,结合清明、花朝、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元宵等时令节庆开展采茶、挖笋、酿酒、榨糖、割稻等农事生产体验活动,保护传承具有义乌味道的活态文化和民俗活动,再现纯朴的民风,增强现代人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开发拓展了上溪十里桃花坞乡村旅游、佛堂古镇“十月十”民俗文化、义亭镇古法红糖烧制、大陈龙舟竞渡、后宅德胜重阳民俗文化节等特色民俗旅游项目,实现农业与文化、民俗、旅游的互融共赢。

  注重城乡均衡,也深知城乡有别,义乌城乡一体化之路仍在不断延展,而更好的生活,还在后头。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义乌浙江日报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