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六旬儿媳创业 九旬婆婆代言 “婆媳粉干”情深味浓

六旬儿媳创业 九旬婆婆代言 “婆媳粉干”情深味浓
2020年11月24日 09:01 新浪网 作者 浙江融媒体
刘荷兰和婆婆。

  “我的婆婆做了40多年粉干,婆婆的婆婆也是做粉干的。”近日,刘荷兰细心地搀扶着97岁高龄的婆婆陈彩莲,走过柳市镇沙岙桥头村的牌坊,步入牌坊不远处的百年老宅。和煦的阳光下,老邻居家的竹匾上摆满一页页洁白如玉的粉干,在古朴的小院内围了一圈。这里,承载着刘荷兰一家三代人的粉干记忆。

  婆婆的老手艺

  25岁时,刘荷兰嫁给陈彩莲第五个儿子,婚前,她曾在乐清一家食品加工厂工作。

  来到这个家的第一天,刘荷兰就见识了婆婆亲手制作粉干的老手艺。初期的制作工艺,是大米用水浸泡两个小时,然后将米磨成浆,经过石磨石块的重压,待变成固体后发酵,捏成块烧熟后,反复捻捣,将粉团放入粉筒内,压出一根一根粘韧的细线,卷成一页页,晾晒后压一下定型,经过蒸煮烹炒,成为家家户户饭桌上Q弹的美味。

  婆婆陈彩莲有6个儿子,一家五代同堂,其乐融融。37年的婆媳相处中,刘荷兰从未见过婆婆和任何人急眼吵架,她把孙子们一个个拉扯长大,把儿媳当自己的女儿,遇到家庭矛盾时,首先说自己不好。“这么多年,后辈们没有小摩擦是不可能的,是我婆婆的包容让整个大家庭和睦温暖。”刘荷兰说。

  平日里,婆媳两人经常通电话,不管有事没事,或报个平安,或拉个家常。陈彩莲过生日时,刘荷兰会邀请她的好友来一起庆生,让老人家热闹开心。

  传承粉干技艺

  瓯越大地上的粉干有近千年历史,早在北宋初年就比较盛名,在乐清柳白一带,勤劳的沙岙人把粉干加工当成传统的家庭副业,沙岙粉干在温州地区早已闻名遐迩。

  “那时候,船一靠上河埠头,就立马有人上岸,到村子里收粉干,然后拿去转卖。”陈彩莲回忆。对于沙岙人来说,粉干代表着祖先的智慧与勤劳,地方的美食文化,岁月激荡的情怀,值得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身为沙岙的媳妇,刘荷兰发现,留在村里做粉干的大多数是中老年人,她想,为何不创立一个品牌,把沙岙粉干做大做强,一代代传承下去。

  2019年11月,婆媳食品品牌正式注册,这位近60岁的女性,以20多岁的心态重新走上创业之路。

  今年,她为食品公司奔波劳碌时,不小心摔断了手臂,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可为了让自己尽快回到工作岗位,她早早地拆掉石膏,换成钢板在体内支撑,这意味着将在数月后取出钢板时再遭一次皮肉之苦。得知此事,她的婆婆心疼不已,除了悉心照顾,婆婆还给她加油打气。

  粉干的新味道

  如今的粉干加工采用现代科技,选用优质大米制作而成,刘荷兰请人给粉干设计了漂亮包装和商标,彻底摆脱以往走街串巷销售的方式。她在石帆街道郭路村设立现代化厂房,开始五彩粉干的工艺研发,像玉米、青菜、紫薯、绿豆等口味的加入,都增加了粉干的颜值和营养价值。

  一年过去了,婆媳食品年销量达到几百万元,但刘荷兰并未止步于此,她还有一个梦想,就是想带动更多的妇女就业,让全国人民都吃上乐清沙岙“婆媳粉干”。

  第六届温州市道德模范、2016年“浙江好人”、温州市妇联爱眼护眼妈妈团团长、乐清市柳市镇妇女“巾帼建功”标兵、“爱心女乐商”、“十佳环保最美人”……在刘荷兰身上,有无数个标签,而这些标签背后隐藏的,是她热衷公益、不断奉献的一颗爱心。扛着几台十多万元的视力检测仪器走进山老区,让老人们戴上“爱心老花镜”重见清晰,车胎磨坏被困山里,还幸福地坐在地上傻笑……1984年至今,刘荷兰自掏腰包开展的“眼镜公益”走入了千家万户。

  “如果婆媳食品越办越好,不但增强了我自己的经济实力,还可以继续为公益慈善‘造血输血’。”刘荷兰满是期待地说。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