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礼敬先贤 振起斯文 雅坑举行纪念张振珂诞辰200周年活动

礼敬先贤 振起斯文 雅坑举行纪念张振珂诞辰200周年活动
2020年11月25日 10:18 新浪网 作者 浙江融媒体
张振珂小像

  200年前,一代硕儒张振珂诞生于雅坑村。

  200年后,其孝子贤孙们会聚一堂,为怀念,为致敬,也为传承。

  11月22日,张振珂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在马宅镇雅坑村举行。古朴的三於堂旧居门前植绿种花,屋内张灯结彩,200余位孝子贤孙从四面八方赶来,会聚一堂,礼敬先贤,弘扬祖德,重振斯文。纪念活动简朴庄重,少长咸集,既有坐着轮椅前来的百岁老人吕小球,也有牙牙学语的稚童。

  冬日的雅坑青山蔚秀,绿水环流。介绍张振珂生平事迹的展板,仿若一道通往尘封历史之门,细细品读,一个学识渊博、崇文重教的学者形象便清晰丰满起来。

  张振珂(1820-1889),字文扬。村人称其为“扬太公”,春珊先生,一代硕儒,婺学之传人。因村后有香鸾山,村南有雅溪,张国维在壬戌(1622)冬到雅坑谒祖庙茔时,曾登此山并写下《雅溪香鸾山记》,说此峰幽邃,与白云峰相较稍逊,而高朗过之,亦灵境也。张振珂便借此山自号香鸾山人,年27岁时拟筑斗室于洞中,藏书数万卷,潜修息游,不求于世,不忤于物。孰料咸同年间,烽火惊心,目睹了家国离乱的张振珂由此思考“一介书生何所用”,遂以振兴文教为己任,倡建两书院,并毅然受邀,肩荷采访忠义节烈、修编县志等要事。

  捐建忠清书院 重建白云书院

  “邑可百年无科名,不可一日无正学。振起斯文儒者事,岂徒胜迹绝尘缘。” ——张振珂

  张振珂一生虽未显于仕途,却以振兴文教为己任。重建金华试馆门楼,倡修吴宁台、白云书院,捐建忠清书院(今湖溪高中),至晚年犹力肩修理武义明招山吕成公祠墓。奉行“读书须身体力行,行不及言,古人所耻”“以明理育人为首要,而不以习文艺取科第为务”,当老师李品芳拟以“孝廉方正”举荐他时,被婉言谢辞。《民国东阳县志稿》人物一节中介绍他“居香鸾山中,严寒盛暑手不释卷。搜补遗书,历数寒暑,与知友卢正珩、永康应宝时、胡凤丹邮商地方文献无虚日。”

  1855年,张振珂偕金志仕、卢钰等筹资重建白云书院。1870年始倡建忠清书院,历十一年完备。

  族弟张炳荣称赞:“吾兄春珊挺然起,借箸而筹仗同志。始自庚午逮庚辰,一十一年终如始。忆昔白云讲舍开,遂初堂上几徘徊。再圮再葺志不懈,尝谓些些事业必从习勤耐苦中得来。”

  挚友卢正衍称赞:“其慷慨任侠似豪士,其循谨谦抑似迂儒,其瞻视精悍,纵谈古今似齐楚说客谈士;而其襟怀超旷,达观齐物,又似晋宋间逸民隐者。”

  11月22日,湖溪高中校长许丽梅、白云书院所在地白云小区书记杜为球专程前来参加纪念活动。

重建东阳忠清书院记

  搜集先人笔墨 著书辑遗留存

  张振珂搜家书所载、志书所登及文献世家之所藏,“倘有硕学耆儒,藏我先人笔墨者,只字片言,均求录寄”,多方苦心搜寻,整理刊印书籍甚为可观。

  撰写《香鸾斋试草》,著有香鸾斋文集、诗稿、随笔。重新刊编张国维《金刚经疏芥》《心史》《金刚经如如解》,整理刊印张国维遗留文集,辑成《张忠敏公遗集》。收集张氏诗文,辑成《清河集诗存》;收集整理张氏德望寿翁,辑成《香山九老图》;整理张氏始祖及先考小像,辑成《如生图册》;读史研学,辑成《东阳乡贤录》《辨志录讲义》《读春秋随笔》《读尚书随笔》《续东阳历朝诗选》《东西顾斋三铭》《白云山洞遗集》《忠清书院志》,校刊何豫《一鸣集》、葛铭《环瀛山水略》。

  当年“雅溪三於堂”为东阳南乡最为有名的私家刻书场所,显然是受张振珂整理刊印书文的余绪影响。

  收藏先祖旧物重振故乡斯文

  张振珂承祖训,振“四勿”家风。其故居西侧是修葺一新的四份厅,系张铭珂、张烒珂、张振珂、张景珂四兄弟共有的厅堂。

  立于四份厅内,村民津津乐道于张氏四兄弟之父张德选的“四勿”格言:“秉礼而著为孝,勿以非礼辱先;本礼而发为慈,勿以非礼启后;从礼而见为义,勿以非礼任事;由礼而广为仁,勿以非礼接人。”张德选跟随邑内名师厉永烛游学,奉行读书以善身,将居所称为“四勿堂”。张氏兄弟四人受父亲熏陶,谦逊重义。除张振珂之外,张铭珂主持修葺慈云庵以及白鹤、关圣、孔义将军诸殿宇,张烒珂奉母遗命建夏山桥历经13载,张景珂筹建歌山桥费时19年。善行义举在孙辈中也是绵延不绝。

  活动当日,三於堂张挂了张振珂及其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画像,五代同堂图,张振珂祖孙三代书法作品,展有张振珂所著的《香鸾斋试草》《金刚经如如解》《忠清书院志》等书籍,以及由阁学李品芳撰、兰溪唐壬森书的重建姑苏张忠敏公祠记,由江苏布政使应宝时撰、湖南布政使四川李榕书的重建东阳忠清书院记等手稿、书法及数百篇文章、诗词、碑记、对联等。这些资料系第七代孙张跃军历时二十余年收集而得。

  张跃军早年翻阅《东阳市志》,雅坑硕儒张振珂创办忠清书院、重建白云书院的记载引起了他的注意,当时他并不知道张振珂是何许人,小时候也偶尔会听到老人讲起“春珊先生”,但也不知道“春珊先生”是谁。后来查资料发现春珊先生就是张振珂,而且是自己的祖上。这一发现,引起了他的兴趣。工作之余,张跃军翻家谱查文献、跑博物馆文保所、淘街头古玩旧书市场,看到有关张振珂的资料,就想方设法收集或购买。从纷繁复杂的古文献资料中查找相关记载,并非易事。幸得市文保所副所长楼天良、市史志办副主任张敬的大力协助。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手头收集的张振珂资料日渐增多,张跃军心里的钦敬与日俱增。

  张跃军说,这次活动只是开始,张振珂的文化精神有待于进一步整理和发掘。

  参加纪念活动的后人或在现场合影留念,或拍下相关资料待回去细细品读,大家都认为,《四勿家训》字字珠玑,用来处世教子至今仍不过时。

  三於堂

  最好的怀念是传承

  此次纪念活动,缘起于2017年春节的一次聚会。张振珂生于1820年,到2020年正好是200周年。2017年春节,在村两委会的关心下,张振珂设计的老屋修缮工作启动。“最好的怀念是传承。”趁着大家会聚一堂,张跃军提议在200周年之际凭吊祖先,将张公兴学重教、乐善好施的精神发扬光大。大家立马响应,一个名为“三於堂”的微信群建立,很多平常不联系的宗亲也都因此有了联络。

  踊跃捐款 出工出力

  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最初,筹备组的想法是争取5到8万元修缮一下寿域和道路就足够了,结果大家踊跃捐款,你捐1万元,他捐2000元,短时间内捐了近20万元。在深圳创业的张青青带头捐款5万元,在杭州经营服装生意的张新平捐款2万元,退休教师张香姣捐款1万元,兴隆仿古红木厂负责人张朝晖捐款2万元。

  “扬太公做人低调,纪念活动也延续他为人处事的风格,简单庄重。”纪念活动负责人张新平说,自己以前只知道到祖上“扬太公”学识渊博,但具体有哪些事迹并不了解。通过这次纪念活动,他对“扬太公”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希望把“扬太公”崇文重教、乐善好施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张新平为寿域修缮和上山道路的石阶铺设等事务,数次往返于杭州与雅坑,最久的一次在老家住了一个星期。上山道路原本是柴草丛生的羊肠小道,现如今铺设了花岗岩台阶,行走方便。

  远道而来 凭吊先贤

  11月22日,后人张青青不远千里从深圳赶回,她说:“我是从雅坑走出去的,对家乡有一种天然的最朴素的情感。作为子孙,我必须回来啊。以前对张振珂先生的事迹不太了解,通过这次的纪念活动既了解了扬太公的事迹也认识了不少有血缘的族人。希望雅坑村变得越来越好,人才越来越多。”

  张之煌(五世孙)是中共地下党员张冠俦的弟弟,他带着夫人、女儿及侄子从上海赶回。对于这次活动,他说:“张振珂的事迹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已经很模糊了,但是年轻一代比我们了解,他们很注重传承。很显然,张氏留传下来的优良传统是一代接一代的,好多的优秀后人为我们张家增光添彩。张振珂大家都是很敬慕的,我们很感谢这个血脉,感谢这个基因。”

  慕名前来 纪念先贤

  11月22日,张振珂文化研究者、市文保所副所长楼天良也特地前来参加纪念活动。“张振珂是清代末期东阳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东阳历史上办学的人挺多,但张振珂办学的过人之处在于可持续发展。”楼天良说,张振珂在白云书院设立崇文会,相关文献里有明确记载;在忠清书院设立兴文会和宗文会,让书院的管理得以制度化,并且非常成功。张振珂生于衰败没落的清末,可谓生不逢时。他深受婺州“事功”哲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影响,不仅仅限于著书立说,而是把更多的精力付之于实践,创办忠清书院,扩建和重建白云书院,培养后学,对于当时的社会贡献很大。同时,张振珂在学术上的贡献也很大,但留存下来的著作不多。“这一点很可惜,像《香鸾斋试草》收集的是科举应试的文章,而不是他的学术思想的总结归纳。”楼天良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所谓承传有序,三於堂这幢建筑本身是文物,闲置可惜,接下来如何利用值得大家深思。是否可以开辟为一个展览馆,或者图书室,或者吸纳张振珂及后人先进事迹,教育子孙后代更好地传承,为东阳的学术界文化界提供可研究的史料。

  湖溪高中校长许丽梅一大早就赶到雅坑三於堂纪念张振珂先生。她说,感谢张氏后人搭建这个纪念平台。张振珂先生在黄大户村张氏义塾创办了忠清书院,办学从书院到小学、初中再到今日的湖溪高中,学校已经跨越了二道世纪的门槛。146年来,学校始终在忠清书院这块沃土上传承并不断发展,现已成为东阳市内及至全省范围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学校之一,入选百年名校名录。146年来,先后为社会培养了3万多名毕业生,北伐名将金佛庄、原河北省委书记张云川都曾在这里就学。20世纪40年代曾经办过东阳县简易师范,为东阳本土培养了一大批教师。五六十年代,中青初中中考升学率名列金华地区第一,被列为金华地区重点学校,成为全省教育界的一面旗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