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看得更清 创伤更小 浙二完成首例国产4K神经内镜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

看得更清 创伤更小 浙二完成首例国产4K神经内镜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
2021年04月30日 19:52 新浪网 作者 浙江融媒体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吴群教授团队成功完成一例内镜下丘脑-中脑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与以往不同的是,手术使用的是国内率先自主研发应用于神经外科的4K内镜主机系统。这也是国产4K内镜系统在风险极大、高难度的脑干血管瘤手术中的首次应用,完美验证了国产内镜手术系统良好稳定的性能。这套核心技术由海康威视提供,浙二神经外科专业团队参与测试改进的自主4K神经内镜主机系统成功打破了国产品牌在该领域的长期空白。

  “这是我们第二次来医院住院了。”来自湖州的陈女士语气中流露出纠结和犹豫。2个月前陈女士因突发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前往医院就诊,检查头颅CT和MRI后发现右侧丘脑-中脑区血肿,诊断考虑海绵状血管瘤。该位置位于颅内深部,周围的神经核团和纤维束较多,手术风险极大,而且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高。面对风险,陈女士和她的家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选择继续观察。然而2个月过去了,复查的头颅MRI未见血管瘤团变小,陈女士内心深处对于这颗“炸弹”再次出血的恐惧却与日俱增。在辗转多方打听以后,陈女士一家找到了浙大二院神经外科吴群教授寻求解决方案。在进一步完善了头颅弥散张量成像(DTI)、脑静脉血管成像(MRV)等术前检查后,张建民主任主持全科室术前讨论,考虑传统的显微镜下开颅手术对于脑干深部病变存在照明欠佳、脑压板牵拉损伤正常脑组织、操作空间狭小和术者疲劳等缺点,决定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该部位的海绵状血管瘤。在多次详细而坦诚的与陈女士及家属沟通解释后,陈女士心中的恐惧逐渐缓解,鼓足勇气决定接受这一治疗方案。

  近日,在手术室和麻醉严敏主任团队的精心准备和配合下,陈女士接受了神经内镜辅助下幕下小脑上入路丘脑-中脑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手术体位采用侧俯卧位(又称公园椅位)。值得一提的是,术中使用的内镜主机系统为国内第一款神经外科专家团队参与自主研发测试的4K内镜主机系统,这也是国内首例国产4K高清主机系统应用于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这类高难度手术。手术过程十分顺利,病变镜下全切,手术持续4小时41分钟,术后陈女士被送至监护室观察和治疗,次日顺利拔除气管插管转入普通病房。目前陈女士意识清醒,查体无神经功能障碍。

  陈女士丈夫激动地对吴教授说:“没想到手术以后她的状况可以这么好,手脚也能自由活动,能认识我们这些家里人,看东西也没有问题。真的是非常非常感谢您!”

  浙大二院神经外科在张建民主任的领导下大力发展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值得一提的是术中使用的内镜主机系统由浙江本土的明星科技企业-海康威视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浙大二院神经外科专家团队参与自主研发测试,是国内第一款专门应用于神经外科领域的4K内镜主机系统,这也是国内首例国产4K高清主机系统应用于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切除这类高难度手术。

  神经内镜手术作为“现代微创神经外科”重要的代表工具,这些年在张亚卓教授团队的大力推动下,国内神经内镜技术迅猛发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从镜内操作到镜外操作,从脑室系统到颅底外科,从中线颅底到侧颅底,甚至出现全内镜神经外科。但是目前国内神经内镜领域被国外品牌所垄断,国产设备器械覆盖率几乎为零。这导致了内镜设备的价格居高不下,为神经内镜手术在广大基层医院的普及带来一定的障碍。

  据介绍,4K神经内镜主机系统具有3840*2160P超高清分辨率,手术细节丝毫毕现。为术者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手术视野,显著提高的真实度与放大倍数为术者带来更好的定位定向,大大提高手术精度。并且国产内镜设备的价格具有优势,为神经内镜技术在广大基层医院的推广带来了积极意义。

  未来吴群教授为主的浙二临床团队还将与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等科研机构的光学、机械领域科研团队合作,进一步研发改进第二代国产4K神经内镜主机系统和神经内镜配套设备。在4K高清成像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多模态成像,术中图像识别导航等功能神经内镜的开发应用。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神经外科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