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出川开讲:一件玉琮见证三星堆良渚渊源

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出川开讲:一件玉琮见证三星堆良渚渊源
2021年09月19日 09:20 新浪网 作者 浙江融媒体

  自今年3月以来,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持续“上新”,在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中,数量丰富的青铜器、象牙、玉石器、金器等,令人震惊。

  良渚与三星堆同饮一江水,文明的交流从远古时代即已开启。来自良渚文化的玉琮,数千年后在位于四川的金沙遗址中被发现,共同出土的还有大量古蜀人根据良渚玉琮制作的仿制品。

  9月18日晚,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浙江图书馆、浙江日报共同主办的“再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考古的最新发现与考古历程”讲座在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举行。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三星堆发掘现场负责人冉宏林首次出川开讲三星堆遗址新发掘的6座“祭祀坑”的发现,并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方向明开展对谈,以文物为实证,层层“解剖”,探讨长江下游的良渚文明与长江上游的古蜀文明之间跨越时空的交流、共同绘就璀璨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图景。

  三星堆6座“祭祀坑”,再醒惊天下

  1986年,三星堆1、2号“祭祀坑”被发现,让三星堆“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也给世人留下了太多对于这里的未解之谜。

  2019年10月,经过勘探,就在这2座坑的旁边,新发现了6座“祭祀坑”,2020年,通过联合国内39家科研单位、高校等,共同开启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联合发掘、保护与多学科研究,开启中国气派的大遗址考古工作新模式。

  冉宏林介绍,截至目前,4号坑的野外发掘工作全部结束,经碳十四测定,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出土器物中最为独特的堪称3件青铜扭头跪坐人像,写实性的人物造型,足见三星堆青铜人物雕塑艺术水平,而人像衣物上及身体上的纹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时期的铜器上多见,对于认识三星堆遗址与周边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再次增添了丰富信息。

  3号坑发掘工作也即将收尾,这堪称一座“青铜宝库”,青铜顶尊人像、圆口方尊、大口尊、最大体量青铜面具等各类“奇奇怪怪”的青铜器巧夺天工,还有一件宽约40厘米、高约27厘米的保存完好的黄金面具,是目前三星堆发现的完整金面具中体形最大的一件,令人惊叹。

  此外,正在发掘的7、8号坑,均发现了数量丰富的象牙,各约200根,象牙下方,则是十分密集的器物坑。在7号坑中,以数量丰富的玉石器为主,一眼望去,铺满全坑。而8号坑,则包括数量丰富的青铜器、金器、玉石器等,其中包括一件三星堆迄今为止最大的青铜神坛和青铜神兽,造型复杂程度前所未见,冲击着人们的想象。

  刻有神树纹饰玉琮,见证文明的交流

图说:神树纹玉琮

  在对话现场,冉宏林还与浙江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方向明,就三星堆3号坑最新出土文物中发现的一件刻有神树纹的玉琮,聊起了来自长江首尾的古蜀与良渚之间可能存在的文化交流。

  冉宏林说,杭州是考古的圣地,良渚、南宋都城临安……都在这里。在他看来,三星堆和良渚的空间与时间关系,可以用“我生长江头,君生长江尾”,“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来生动形容。

  而神树纹玉琮生动的地再现了二者的关系。“整个玉琮本身,和良渚出土的玉琮在形式特征和纹饰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冉宏林说。但玉琮其中两面刻画的神树纹,是链接二者的关键。

  方向明认为,玉琮是良渚与三星堆之间最好的联系纽带。新出土的玉琮上,刻画了两颗神树。良渚不但有神树纹,还有比较复杂的神树纹。良渚的玉琮都秉持着上大下小的观念,外面有意设计成弧凸面。现在所看到、所发现的三星堆出土物,都可以在神树和神像上找到它的位置。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宇宙树,与良渚的分层式玉琮有着不谋而合的地方。

  方向明在对话探讨了玉琮和神树的关联,提出神树彰显了古人的宇宙观和天地观。在中国古代祭祀、神话体系中,神树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沟通人与神的媒介。这样的神树形象,在早期考古出土中会以不同的形态出现,它的影响却非常深远。

  三星堆玉琮与良渚玉琮在不同中蕴藏着共性。三星堆出土的玉琮多数是没有纹饰的,整体方正,少数存在分节特征。而良渚玉琮多是分节的玉琮。因此,在对话中双方认为,良渚文明对三星堆文明的影响,分为不同的层次。一种为直接影响,另一种为间接影响,即良渚玉琮经过若干变化后,再流传到三星堆文明代表的古蜀地区,进而影响该地区的器物形制。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三星堆考古青铜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