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奥运首金得主许海峰:原本飞天点火是我,开幕式前1个月退出了

奥运首金得主许海峰:原本飞天点火是我,开幕式前1个月退出了
2021年07月26日 09:15 新浪网 作者 倪可可说娱乐

  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又开始了,这次日本奥运会的开幕,相当充满着曲折。

  原本去年就应该举行,但因为疫情的原因一直拖延到今年。

  

  奥运会作为四年一度的盛会,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奥运会又来了,让我们又不禁想起了2008年在中国北京举办的奥运会。

  当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给很多中国人增添了底气。

  当年的奥运会开幕式更是让世人瞩目,成为了北京奥运会的亮点之一。

  特别是李宁作为2008年奥运飞天点火的选手,格外引人注目。

  

  李宁拿着的是奥运圣火的最后一棒,他被钢丝绳牵引的身体,沿着墙壁由手中的圣火点燃了引火道,圣火沿着引火道点燃了主火炬,把整个开幕式的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这一幕的场景令很多人至今印象深刻,那一刻我们为李宁自豪,更为中国骄傲。

  

  李宁并非点燃主火炬的最初人选,当时国家体育总局选的人是中国首枚奥运金牌的得主许海峰。

  

  许海峰最初听到自己被安排如此神圣而伟大的任务,他的心中十分的欣喜。

  许海峰当时已经50岁,退役之后,他的身材逐渐发福起来。

  被系上钢丝绳后,他感觉到浑身很难受,但许海峰仍然坚持排练仅仅十几秒钟的场景。

  当时的训练十分辛苦,他每天凌晨一点就要跑去训练,要确保现场万无一失。

  

  但许海峰当时的体重已经让他在训练当中力不从心,他整个人看起来又大又胖。

  系上钢丝之后,他很难灵活地往前随着牵引力移动。

  在奥运会开幕式一个月前,许海峰向体育总局提出,他要退出奥运会的点火仪式。

  他表示,火炬接力我就不上了,身体实在吃不消。

  正是由于许海峰的退出,后来体育总局确定了李宁为最终的人选。

  李宁是世界著名的体操运动员,是20世纪杰出的运动员之一,是公认的“体操王子”。

  

  李宁在年仅8岁的时候,就开始正式地进入了专业的体操队进行训练。

  10岁的时候就获得了全国少年体操赛的冠军,已经展现出了惊人的体操天赋。

  1980年,年仅17岁时就被选为国家体操队成员。从此李宁开启了自己无与伦比的体操生涯。

  

  1957年出生的许海峰比李宁大6岁。

  他从小就喜欢玩具枪,只要有枪的地方,许海峰就像找到了挚爱一样。

  他喜欢拿枪去瞄准各种事物,只要有枪,他整个人就无比的专心致志。

  经过一步步的努力,25岁的许海峰被选进了安徽省的射击训练队伍。

  两年后又进入了国家射击队,凭借着平时优异的成绩表现被选入奥运会征战选手。

  

  1984年,许海峰和李宁同时参加了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代表中国队出战射击比赛,李宁代表中国队奋战在体操领域。

  李宁和许海峰均在当年的奥运会上夺下了奥运会金牌。

  但由于许海峰的射击项目比体操比赛早举行,许海峰就成为了中国首位奥运会金牌的得主,为中国实现了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许海峰的金牌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标志着中国在奥运史上开始了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开始向全世界表明,中国的体育事业同样在散发着勃勃的生机。

  正是由于许海峰在奥运会上实现了中国金牌的0的突破,所以许海峰在中国奥运历史上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毕竟0的突破都会让人印象深刻,你很难知道中国第2枚获得奥运金牌的运动员是谁,但是第1位获得金牌的许海峰,你会至今难忘。

  

  最初,奥运圣火的最后一棒,选定许海峰的意义也来源于此。

  他为中国开创了奥运史上的新辉煌,点燃圣火也意味着为中国能延续新的辉煌。

  但由于身体因素,最终这个想法没能践行,也是许海峰心中的大遗憾。

  今年的东京奥运会,中国选手杨倩为中国队拿下了首枚奥运会金牌。

  

  许海峰第一时间发表祝贺,恭贺获奖选手的同时,许海峰表示,中国队,永远的神。

  

  中国队在历年的奥运比赛当中,成绩都十分耀眼,这和中国选手在日常当中的艰辛训练密不可分。

  在东京奥运会上,期待中国奥运选手发挥出自己超长的实力,让世界再次看到中国的体育实力,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强大魅力。

  同时,也能让运动员自身的价值,自己平时在训练时辛苦留下的汗水和泪水能够得到回响。

  中国队,加油!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