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聚焦研究型病房 | 北京地坛医院:为发明和转化重塑生态系统

聚焦研究型病房 | 北京地坛医院:为发明和转化重塑生态系统
2021年06月09日 21:57 新浪网 作者 人民资讯

  北京地坛医院是国内最早开展临床研究的机构之一,进行药品临床研究至今已有30多年,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临床研究人才。医院在感染性疾病领域承担的Ⅰ期、Ⅱ期、Ⅲ期临床研究近300项;在乙肝、丙肝、艾滋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等领域的药物筛选、诊疗新技术、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牵头完成了多项临床试验研究,并将成果应用于改善患者治疗效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院长 金荣华

  01

  确定四个方向

  北京地坛医院研究型病房自2016年投入使用至今,已承担研究项目83项,与国内30余家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实现了“医研企患”协同共赢。

  为给研究型病房提供全方位支撑,医院组建了建设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

  结合自身特点,医院将研究型病房的发展聚焦在四个方向:瞄准国际水平,培育感染和传染性疾病的创造性发现能力、创新研究策略及其应用能力;搭建感染和传染性疾病全产业链研究及转化技术平台,并探索利用公共研究投资获得高回报的管理创新机制;培养临床与基础、研究与转化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提升预防和应对重大疫病的能力;利用已建成的平台,完成2~3个具有国际水准的新药、新技术成果转化。

  02

  跨越“死亡之谷”

  2020年,获批北京市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建设项目后,北京地坛医院在硬件、软件等方面,重塑适宜创造发明和创新转化的生态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财政部门和医院共投入近2000万元;建立应急科技攻关机制,如建立临床研究立项和发表文章的“绿色通道”;优化医院伦理审查流程,大幅缩短审批时间;实施新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将科技成果转化所得收入的80%,用于奖励科技成果完成人和对科技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

  为跨越“死亡之谷”(基础药物研发与可提供给患者的治疗产品开发之间的差距),医院探索建立共性技术,共享资源平台;优化评审流程,提供利于药物创新的政策建议;探讨扩大公共资金用于临床试验和后期产品开发的政策建议。

  目前,北京地坛医院研究型病房有床位300余张,专职医生5人,专职药师1人,专职护士14人,已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临床试验研究团队及质量管理团队。

  在研究型病房建设基础上,医院积极探索创建国家感染和传染性疾病试验网络,一方面致力于提高药物开发效率;另一方面旨在建成高效的学习系统,培训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03

  科研水平再上层楼

  研究型病房建设,极大地推动了医院的科技创新。

  高水平学术成果持续涌现,2020年医院发表论文378篇,其中SCI论文173篇,在多种高级别学术期刊上均有论文发表,最高影响因子达70.6;授权专利19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外观设计1项;发布国家卫生行业标准1项,参与国家级指南10项。

  感染中心团队研究的《中国艾滋病治疗策略和关键技术研究的推广与应用》项目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和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中西医团队研发的用于治疗新冠肺炎的银丹解毒颗粒,已转化至北京春风药业,转化金额2000万元。

  目前,北京地坛医院研究型病房已建立乙肝、艾滋病、神经梅毒和新冠肺炎等24个动态队列样本,存储2万例患者的各种样本20万份。

  2020年,研究型病房支持科研项目70余项,其中医院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项目共计40项,获批上级部门科研项目62项,科研经费共计4619.84万元。

  未来,北京地坛医院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药物开发的成功率,降低成本,使药物开发或新技术应用成为一个更加可预测的过程;跟踪、评价研究型病房对药物开发或新技术创新的贡献;努力解决数据透明度、知识产权申报流程、项目管理、科学激励团队等问题。

  医院将发挥在感染和传染性疾病治疗上的优势,以研究型病房为抓手,建成国家感染和传染性疾病试验网络、跨区域伦理互认联盟和培训中心;采用开放和融创机制,开展2~3个具有国际水准的新药、新技术多中心临床研究。

  

  

  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院长 金荣华

  编辑:管仲瑶 肖薇

  策划:王乐民 张灿灿

  审核:徐秉楠 张灿灿

  

  来源:健康报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