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走近丽江非遗丨刚刚晋级“国字号”的纳西族童谣究竟有何魅力?

走近丽江非遗丨刚刚晋级“国字号”的纳西族童谣究竟有何魅力?
2021年06月12日 00:41 新浪网 作者 人民资讯

  6月10日,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自此,丽江“银胎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三多节”、“普米族拈达则封山仪式”、“童谣(纳西族童谣)”四个非遗项目,成功晋级“国字号”。

  6月11日,记者来到刚刚晋级“国字号”的纳西族童谣传承点丽江白龙潭小学,和小朋友们一起感受了纳西族童谣的魅力。

  一说到童谣,大家一定会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一定也有今生无法忘记的童谣、童趣与儿时的小伙伴。而在丽江白龙潭小学,上课铃响起,上母语课的同学们便来到教室,围着长桌坐下来,桌上放着纳西族童谣教材。老师带着同学们边唱童谣边玩游戏,风趣的语言、俏皮的动作,点燃了小朋友们的热情,不时传出一阵阵的欢笑声。在跟着老师学唱纳西族童谣的过程中,清脆悦耳的童声、妙趣横生的音韵,让课堂充满了乐趣。

  据纳西族童谣省级非遗传承人、丽江白龙潭小学音乐老师和冬梅介绍,一直以来,白龙潭小学十分重视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工作,把非遗传承与学校美育结合起来,开发课堂内外的阵地,促进学校的美育朝着特色化道路健康发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目前,学校给二至五年级的学生开设了每周一节的母语课,课程教学以纳西族童谣为主,结合东巴文字书写、纳西拼音、汉字以及游戏进行,形成了独特的“五结合”教学模式。

  “非遗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价值观最直接的体现。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载体,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依托。优秀的民族文化一直是丽江文化的魅力所在,民族文化进校园就是其中一项成效显著的工作。我们会把教学做好的同时,也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和冬梅说。

  据了解,自民族文化进校园起,10多年来,丽江白龙潭学校高度重视,母语教师团队的执着坚持及越来越多的家长的支持与尊重,使母语纳西族童谣教学成为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纳西族童谣是历代纳西人口耳相传的儿童歌谣,是纳西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生较早的纳西族民间文学和纳西族民间音乐有机融合的儿童文学的重要样式。其主要流传区域为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以及迪庆州三坝乡等纳西族聚居区。

  “纳西族童谣”,纳西语称“Ssiul ssiuf zzer bee”(儿歌调)“Ssiul ssiuf ju juq bee”(哄孩调)或“Ssiul ssiuf dal bee“(孩子话语调)等。包括游戏童谣、手指歌、数数童谣、问答歌、字头歌、摇篮曲、叙事童谣、牧歌、岁时歌、颠倒歌、谜语歌等12类。有游戏娱乐的,有反映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有反映纳西族传统生态观和民俗的,有反映社会剥削阶级给人们带来苦难的,也有个别纪事纪年的。

  “纳西族童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想象飞扬,语言诙谐,节奏明快,琅琅上口,集趣味、哲理、实用于一体,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是纳西人生活的一部分,属于纳西民间艺术与口传文学之范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浅显通畅的语言、轻快俚俗的音乐中,表达了纳西人的生活原貌、伦理道德、发展愿景及其对自然与人生的诸多认识,无不渗透着纳西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纳西族童谣”是以纳西母语为载体,通过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的民谣经典。其传承了纳西母语所蕴含的丰厚文化底蕴和人文色彩,从不同侧面反映出纳西族民风民俗的演变轨迹和社会发展脉络,记录了纳西族的风土人情,蕴含了纳西族的传统美德,寄托了纳西人的美好愿景,充分体现了民俗、宗教、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境和神韵。

  “纳西族童谣”与其他民族的童谣一样,具有生动活泼、结构简短、流传广泛等特点而长期存活于纳西族民间,使纳西族儿童自小在其长辈的吟唱中学会吟诵,或是通过孩童之间的游戏习得,从而不断激发孩子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着母语的音韵之美,体会和了解到包含在其中的或简单或深奥的寓理,以它独特的育人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人生,并一代又一代自觉地传承着。

  2016年, “纳西族童谣”被丽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本文来自【云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