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震后秒级预警!背后的技术你了解吗?

地震后秒级预警!背后的技术你了解吗?
2021年06月15日 14:26 新浪网 作者 人民资讯

  1月8日,2021年全国地震局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快建设中国地震预警网,预计6月份在京津冀、四川等地提供秒级地震预警和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信息服务。

  在灾难来临之际,提前一秒钟的预警都会极大地减少大众生命财产损失。那么,地震预警是什么?在地震时能帮助我们什么?

  

  资料图片:2020年10月,成都市民在家中收到地震的电视预警信息。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提供

  地震预警背后的技术

  地震预警,是指地震发生后,临近震中的观测仪器捕捉到地震波后,快速估测地震的大小并预测地震可能造成的影响,赶在破坏性的地震波到达目标区域前,发出几秒至数十秒的警报,以告知当地人们采取应急避险措施。

  地震发生后,其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在震中一定范围内主要有两种波:一种是纵波,也称P波,其传播速度较快,约为6千米/秒;另一种是横波,也称S波,其传播速度较慢,约为3.5千米/秒。相对于P波,振动幅值更大(约为P波的4~5倍)的S波携带了更多的破坏能量(为P波的几倍到几十倍)。地震预警就是根据纵波和横波之间的时间差,和地震波“赛跑”,来赢取提前预警的时间。

  假设发生一次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在距离震中60千米处,S波的传播时间约为17秒,按照正在建设并改造的地震监测台网台站密度较高的地区,在震后10秒内(首台触发后3~5秒),我们即能比较准确地计算相关地震参数(发震时间、地点、震级、震中烈度及预测烈度分布等)并有效发布出去,这样在破坏性的S波到来前,则至少有7秒的预警时间,而在距离震中100千米处,其获得的预警时间则至少有19秒。

  地震预警系统为实时、全自动、高时效,且24小时连续运行处理的技术系统,其实现和减灾效果的发挥需要高密度的地震观测台网、低时延的通信网络、高可靠的自动化处理系统、多渠道的紧急信息发布系统和有效的紧急避险及紧急处置措施。

  收到预警后,如何避险?

  地震预警为人们赢得了避震逃生的黄金时间,那在收到预警的数十秒内,我们又该如何避险呢?

  当大家面对地震时,无论在手机还是电视广播上,看到或听到了地震预警,就证明还有几秒至数十秒时间逃到室外,以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但要注意的是,当自己已经明显感觉到地震时,应合理选择避险方式。地震来临时,住在高层的住户可就近躲在较为结实的桌子、床等下面,待震动停止再向外逃跑。

  陕西省地震局高级工程师袁志祥指出:“当你感受到地震,到往外跑时,你已经失去了最佳逃跑时间,建议寻找家中相对安全的位置。一个家庭,卫生间是相对理想的避难逃生地,因为卫生间里有很多的管网管道,还有水。如果没有时间到达卫生间,这时候就要选择生命三角区,靠承重墙、承重柱子的拐角也是一个备选逃生的地方,因为楼板塌下来时,承重墙很难一垮到底,这时候会形成相对安全的三角形空间。”

  专家:北京市地震局防震减灾宣教中心高级工程师曹开、陕西省地震局高级工程师袁志祥

  来源:人民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