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江夏白云洞曾出土唐代石佛,明朝兵部尚书熊廷弼题刻洞名

江夏白云洞曾出土唐代石佛,明朝兵部尚书熊廷弼题刻洞名
2021年08月30日 17:39 新浪网 作者 人民资讯

  熊廷弼题刻的“白云洞”三字,落款“熊之岡”。记者万建辉 摄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30日讯(记者万建辉) 位于武汉市江夏区八分山南麓的白云洞,唐代即建有石窟寺,立有石佛,明清时期洞内留下多处摩崖石刻,明朝兵部尚书兼辽东经略熊廷弼刻下“白云洞”和“无梁殿”石刻,令白云洞声名远扬。江夏人熊廷弼赴辽东抵御后金,兵败下狱被杀

  清光绪年间隐居在洞内的居士王菊人题刻的“两间磅礴,一个崆峒”两行楷书大字。 记者万建辉 摄白云洞位于武昌区石洞街道下川村白云洞景区内,该处为武昌区的飞地,实则紧邻江夏区城区,在江夏城区西南郊。8月29日,长江日报记者随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寻访白云洞石刻,进入洞口便看到北岩壁上有“白云洞”三个白色大字。“白云洞”三字自右向左横书阴刻,楷书字体,看得出来是白颜料填色,红色勾边。左下角有“熊之岡”(熊廷弼,号芝冈,岡为冈的繁体字)三小字落款。“熊之岡”三字竖书,以红色颜料填色。进入洞中,可见石刻“无梁殿”三字,也为熊廷弼所刻。洞口外木牌文字介绍,熊廷弼还曾在白云洞留诗一首:“田家曲径转山阴,忽有神山洞壁深;窈窕龙宫同地脉,崆峒石洞转天心……”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许志斌介绍,熊廷弼是江夏人,生于明隆庆三年(1569年),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考中进士,授保定推官(明朝推官为知府行政助理之一,分掌刑名、计典),后迁升监察御史。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授右副都御史、巡按辽东。熊廷弼赴任后,向朝廷请求在辽东屯田。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萨尔浒之战后,熊廷弼出任兵部右侍郎、辽东经略,招集流民,整肃军令,制造兵器,浚壕缮城,巩固守备。天启元年(1621年),熊廷弼再任辽东经略,因与广宁巡抚王化贞不和致兵败,丢广宁,率军民退守山海关内。消息传来,朝野震惊,熊廷弼坐罪下狱。天启五年(1625年),魏忠贤陷害,明熹宗下令将熊廷弼处死,杀于西市,传首于九边,时年五十七岁。之后被抄家,累及亲戚、本家都被查抄,熊廷弼长子熊兆珪自杀身亡。到崇祯二年(1629年),崇祯帝许其子持头归葬,熊廷弼案得以平反,谥号襄愍(mǐn),著《熊襄愍公集》。清乾隆启用熊廷弼五世孙,在江夏修贤乡建享堂,在纸坊广坊岭修祠墓。白云洞内的两处楷书石刻,为熊廷弼何时所刻,目前尚不可考。湖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曾育荣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明史•熊廷弼传》记载,光宗泰昌元年(1620年)七月,熊廷弼求罢斥,曾“回籍听勘”。天启元年(1621年)十月,边衅再起,廷议荐用熊廷弼。曾育荣说,江夏白云洞石刻,有可能是熊廷弼在1620年“回籍听勘”期间所刻。

  在天井西壁,刻有“雷闪洞开”四字,是晚清湘军儒将罗泽南在进攻武昌城时在此屯兵,惊叹大自然之巧夺天工,欣然所题。 记者万建辉 摄唐代石佛在洞内出土时无头,疑被盗江夏区博物馆馆长刘治云介绍,白云洞全长约200米, 是一处贯穿山体的天然溶洞,由南至北,由前洞、无梁殿、中洞、天井、后洞五个部分组成。洞口原有一对武士石雕,为朱元璋驻兵于此攻打武昌后所建,现已不存。洞内现存石佛造像一尊和六处明清时期摩崖石刻,形成了风格独具的人文景观。相传昔日黄鹤飞离黄鹤楼后,曾在此栖息,并留下“白云黄鹤”之说,故名白云洞。《江夏县志》记载:白云洞又名石洞,唐贞观年间,骆禅大师云游至八分山慈云寺,在八分山下“白云洞”建成一石窟寺,立有佛像一尊,当时此地成为武汉地区佛教活动中心。记者在洞口西壁看到“白云洞四通八达,无梁殿万古千秋”两行楷书石刻,白色颜料填色。东壁刻有“两间磅礴,一个崆峒”两行楷书大字,右上方落款“大清光绪三年春”,左侧竖向刻“洞前居士王菊人刊”。工作人员介绍,这两处石刻均由光绪年间隐居在洞内的居士王菊人所题。前洞内右侧有两支洞,《江夏县志》称为凉洞和暖洞,现已更名为“勇夫洞”和“懦夫洞”,“勇夫洞”深不可见,“懦夫洞”极浅。

  熊廷弼题刻的“无梁殿”,唐代石佛立于无梁殿中。 记者万建辉 摄前洞后部是无梁殿,殿室借天然溶洞稍加斧凿而成,呈穹窿顶,因没有梁柱得名。殿室高5米,殿中立有一尊唐代石像。石佛造像立于无梁殿中部,带底座高约3.6米,是佛教中的阿弥陀佛(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佛像双足踏于莲花座上,呈站立状,右臂自然下垂,左臂放于腹前。据资料介绍,该尊佛造像应该是接引佛,盛行于唐代初期和武则天时期。刘治云告诉记者,该尊佛造像为1982年修建白云洞内道路工程时发现出土,后经保护立于出土原址。出土时,无佛头、底座,怀疑被盗走。现佛头和莲花座为后人修补。修复时为保护佛身稳定性,两侧用钢筋水泥加固。

  白云洞后洞,景观独特。记者万建辉 摄后洞为白云洞出口处,有两个出口,一为北口,一为东口。出北口,豁然开朗,青山叠翠。出东口,向上攀登可达八分山顶。“水流云在”石刻,在洞东壁,无落款,以白底红边涂色。中洞是一长形天然通道,长约40米,宽约5米。穿过中洞,即到天井。在天井西壁,刻有“雷闪洞开”四字,是晚清湘军儒将罗泽南在进攻武昌城时在此屯兵,惊叹大自然之巧夺天工,欣然所题。刘治云介绍,罗泽南少年开始研读理学,后协助曾国藩编练湘军,转战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因战功卓著,历迁任知县、同知、道员(加按察使衔)。咸丰六年(1856年),在进攻武昌之战中,罗泽南中弹伤重而死。湖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曾育荣表示,白云洞石窟历史沿革悠久,是武汉地区仅有的石窟寺文物类型,对研究地区佛教历史有重要意义。【编辑:张玲】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