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高台烙画雕刻手艺人张爱国:最满意的作品永远是下一个

高台烙画雕刻手艺人张爱国:最满意的作品永远是下一个
2021年09月10日 10:48 新浪网 作者 人民资讯

  沿着高台县宣化镇站南村的公路往西走,道路将农田分割开来,田里的玉米正在成长。在农作物的遮掩下,藏着一所已经废弃的小学——高台县宣化镇站南小学。现在,这所学校化身为高台县许多手艺人的工作室,每一间教室都有着不同的民俗手艺,从烙画到剪纸,再到麦秆画、刺绣,传统技艺让这所曾经的乡村小学又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今年50岁的张爱国,就是这里烙画雕刻工作室的手艺人。

  “最满意的作品永远是下一个”

  走进张爱国的烙画雕刻工作室,他正在一笔一笔地指导徒弟在葫芦上描字。窗台边是用桌子拼成的展览台,摆放着他的烙画葫芦和木板烙画等作品。黑板上则用工整的彩色粉笔字写着对烙画雕刻的介绍。

  张爱国正在指导徒弟在葫芦上描字 陈玉琦/摄

  受父辈的熏陶,张爱国从小就对工艺美术有着极大的兴趣。虽然当时工艺美术不是很受重视,父亲也并没有要求他学习这项技艺,但从初中开始,每到周末或者放假的时候,作业一做完他就跟着父亲学习。张爱国说:“每次看到父亲通过自己的双手做出一件工艺品,不管是烙画还是雕刻,我都深深地沉浸其中。”

  1998年,17岁的张爱国高中毕业,进入了高台工艺美术厂实习。由于自己小时候喜欢画画,有点基础,再加上父亲的影响,他就开始系统地学习技艺。后来为了更好地学习发展,张爱国辗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拜师学习。在那个年代,由于信息条件的限制,他只能根据同行人的消息了解到大概位置,边打听边找。张爱国说:“当时也是在给师傅打工的过程中学艺,主要学习烙画和雕刻。因为我想一门心思做一件事情,选择太多可能哪个都做不好。”

  如今,张爱国制作的手工艺品形式越来越多样。从最开始的烙画葫芦和木板烙画,到现在创作出有独特风格的烙画酒壶、葫芦茶叶罐、烙画化妆镜、葫芦打火机等葫芦工艺品,他一直走在创作的路上。

  张爱国制作的荷花烙画葫芦 陈玉琦/摄

  在葫芦上创作,对葫芦的品相等各个方面都要求较高,而且摘下来以后还需要打皮晾晒,经过一道道工序处理完以后再放置一两年。所以,张爱国每次创作前都会认真构思,从主题、构图、打腹稿,到最后反复修改底稿,只有他觉得满意了才会开始真正动手。

  谈到自己的作品,张爱国表示:“其实没有复杂的东西,只能说工序比较繁琐,但只要用心做了,就不难。而且我对下一个作品一直有期待,做任何事情都一样。我永远做不了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只能说下一个就是。”

  “身体残疾,但心不能残疾”

  在这里,学习民俗手艺的大部分人是残障人士,或者是身患重疾的人。张爱国希望在教给他们手艺的过程中,让他们重拾对生活、对自己的信心。

  “我没多大本事,能帮助一点是一点。可能有的人捐钱捐物,但我们教手艺那是一辈子的事情。当他们专注于创作时,可以暂时忘记病痛。而且对以后更是有好处,能让他们自立、自强。”张爱国说。

  白天,张爱国和徒弟们就在工作室里创作,到了晚上就带他们去县城的广场上摆摊。“我对他们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只想让他们专注。不一定要有作品,但在创作的过程中要静下心来,这也是对自己心境的历练。”张爱国坦言,“而且他们可能有点自卑,平时很少与人交际,带他们摆摊是想让他们和外界多沟通、多交流。对我来说,人还是要心存善念,无愧于心。”

  刘泽亮是张爱国现在带的徒弟,他是一位尿毒症患者。除了每周三次去医院做透析,剩下的大部分时间刘泽亮就来工作室学习手艺。在交谈中,刘泽亮说:“我也是刚来不久,现在在学一些基础的内容。一方面可以学习一门手艺,另一方面在学习创作的过程中还能修身养性。”

  刘泽亮正在用铅笔在葫芦上描字 陈玉琦/摄

  “在我看来,生老病死很正常,但起码生活得有尊严,有希望,总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身体可以残疾,但心不能残疾。”张爱国说,“我想让他们学点手艺,虽然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但专心做一件事,只要能做好,哪怕一辈子只能做出一件作品来,留下来点东西,就没有白活。”

  “是传承,更是热爱”

  从父辈手里拿过接力棒,张爱国一坚持就是20多年。

  回想这20多年的历程,张爱国说:“当时学这个的时候没有思想或者其他方面的压力,父辈还在。但父亲走了以后,开始独立做就有压力了,没有人再给你指点,就凭你自己琢磨。手艺这东西得学一辈子,学无止境。到现在就想做点东西留下来。”

  张爱国右手的中指因为长期握刻刀已经变形,很难想象20多年来,他到底挥动了多少次刻刀。看着自己已经变形的指头,他却说:“做艺术的人只能是自己愿意、自己喜欢。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就觉得充实,我就感觉每天有干不完的活。”

  为了更好地传承这项手艺,张爱国将烙画雕刻与民俗文化相结合,尤其是高台本土的文化,比如骆驼城古遗址。他说:“我觉得西晋画像砖上的图案特别好,以后想临摹画像砖上的图案,然后把这些融入到木板、葫芦的雕刻上来。”除了民俗文化,他还将高台县的红色文化融入到烙画雕刻工艺中来,让更多人感受到高台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红色文化的精神。

  张爱国创作的中国工农红军木板烙画 陈玉琦/摄

  传统手艺的传承是手艺人一辈子都在坚守的事情,对张爱国而言同样如此。在他看来,不管任何事情,只要有人喜欢,肯定就有人继承,有人去做。对于徒弟们的以后的选择,他希望徒弟们学会这门手艺,但不是以这门手艺为生,而是真的热爱,把这门手艺传承下来。一辈一辈的传承,喜欢、专注,静下心来做事。

  “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用心做,就一定能做成。我也相信最终肯定有一个人和我一样,能够坚持下去。”这是张爱国最大的希望。

  (作者陈玉琦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指导老师王臻、阴雨永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