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药酒虽好 应用需谨慎

药酒虽好 应用需谨慎
2021年09月23日 09:15 新浪网 作者 人民资讯

  秋冬季节,一些人喜欢喝药酒进补。在此特别提醒大家,药酒虽好,但也不能乱用,使用不当,不仅没有补益作用,反而可能伤身。以下介绍使用或配制药酒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药酒种类

  药酒有两种,一种是经国家药监局批准作为药物来使用的药酒(OTC类),有明确的药物组成、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用药禁忌、注意事项等内容。可由医生诊治病情后推荐患者使用。经国家正式批准的OTC类药酒,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病情,在医师、药师指导下,于药店自行购买使用。使用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适量饮用,不能因自己酒量大就超量饮用。另一类是自己配制的药酒,这类药酒在配制和使用时出现的问题最多,需要特别注意。

  药酒配制

  酒的选择

  配制药酒首先要注意酒的选择。白酒的酒精度数相对较高,有助于药物成分较完全提取,并且具有较好的防腐作用,可以保存较长时间。但对于不耐酒量的人来说,使用时就要注意用量。黄酒和葡萄酒的度数较低,防腐性稍弱,需要注意配制时的卫生和保存时长。

  中药材的选择

  以补益目的为主的中药药酒,应根据个人体质、身体状况,请中医医生开具适宜的处方配制。原料应以药食同源的中药为宜。不经医嘱,随意使用偏方验方或使用不适合自己的处方配制药酒,不仅达不到保健目的,可能适得其反。

  很多人喜欢使用祛风通络、活血止痛的中药泡酒,外敷或内服。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有些中药的有毒成分易溶于乙醇,如附子等,这些药物需要经过炮制或煎煮减毒后才能使用,不能直接用来泡酒。制做药酒时,一定要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中药材,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使用注意

  有的药酒仅供外用(经过国家正式批准的外用酒剂目前以**酊命名),不能内服。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也要保证用药安全。

  服用药酒,要根据病情、所用药物的性质、药物的剂量和酒精浓度而做适当调整。不习惯饮酒的人服用药酒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酒量大的人也不能过量饮用。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药物和酒的耐受程度不同。如果饮用药酒后出现不适症状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饮用。

  如果正在服用其他药物,想饮用药酒的话,需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如果药品说明书的“注意事项”或者“药物相互作用”中,明确注有“服药期间不宜饮酒”或“与乙醇相互作用,可以导致不良反应”等提示时,在用药期间和用药前后都不宜饮酒包括药酒。酒精对很多药物具有助溶性,同时酒精还对肝药酶有影响,使某些药物在人体内的浓度增高或降低,从而降低或升高药物的作用,对人体造成不利影响。如服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后饮酒,或引用药酒后马上服头孢类抗菌药,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双硫仑样反应,导致胸闷气短、面部潮红、头痛恶心等一系列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除了头孢菌素类药物外,甲硝唑、酮康唑等药品也会引起类似反应。建议停药后至少7天内禁酒。如果肝肾功能不全,则药物的消除速度较慢,半衰期也会相对延长,应适当延长服药与饮酒的间隔时间。

  酒精过敏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婴幼儿不宜饮用药酒。患有肝病、心脏病、消化系统溃疡、高血压、浸润性肺结核、出血性疾病等的患者不宜饮用药酒。

  酒剂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有悠久的临床应用历史,正确使用药酒可以达到治疗疾病或养生保健作用。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不良后果,为了您的健康请正确使用药酒。

  据中国中医药报

  五类水果补纤维

  作为第七大营养素,膳食纤维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美国饮食指南建议,31~50岁的男性和女性每天应摄入31克和25克纤维。然而,最新调查发现,该年龄段男女膳食纤维摄入量不达标比率分别高达97%和90%。水果、蔬菜、豆类和全谷食物是补充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美国注册营养师艾米·戈林博士为此给大家推荐了“有助补纤维的五类水果”。

  浆果。蓝莓、桑葚、树莓等浆果是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等营养素的重要来源,1杯(166克左右)浆果含8克左右膳食纤维。将浆果加入燕麦粥等一起食用,能摄入双份膳食纤维。

  热带水果。芒果、番石榴、火龙果和菠萝等热带水果的膳食纤维含量在每杯5克到25克之间。芒果、菠萝等可以单独吃,也可以入菜,和肉类、鱼类等搭配。

  苹果。一个中等大小苹果的膳食纤维在4.4克左右,但如果去皮吃,只能得到2克膳食纤维。因此,要想补充膳食纤维,苹果最好洗净带皮吃。

  牛油果。牛油果的膳食纤维含量高达7克/100克,但脂肪含量较高,食用时要注意控制量。

  石榴。石榴味甜汁多,口感清爽,吃半斤石榴就能摄入12克左右的膳食纤维,接近推荐摄入量的一半。石榴最好连籽一起吃,其中富含多酚类物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由于石榴的品种不同,籽有软有硬,吃时要看情况,不习惯的人吃几颗即可,咀嚼和肠胃功能都不太好的人可以将石榴榨汁打碎后喝。 据生命时报

  常运动养骨气

  从古至今,不少医药学家们在勤求医术的同时,也热衷于运动保健的研究。

  如华佗创造了舒筋活络的五禽戏,模仿熊、鹿、鹤、虎、猴五种动物的动作特点,来进行导引、养生。

  “常运动以养骨气”,出自清代金缨的《格言连璧》,就是说经常运动的人筋骨强健、气机顺畅调达,能够形劳而不倦;常运动从而促进人体阴阳气血运行通畅。

  《黄帝内经》曰:“其民食杂而不劳……其治宜导引按蹻”,说的是人们食物种类繁杂而缺少活动,故易患四肢痿弱、厥逆、寒热一类疾病。骨藏髓,如果四肢痿弱、不能久立,行走时摇晃,那么骨气就要衰败了。可以通过导引术、按摩术的方法来活动肢体,使气血流畅通达,“不劳”则气血停滞,不利于机体新陈代谢。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走出家门,迈开步伐,进行着五花八门的体育项目。慢跑、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还有在小区里的运动器械上进行运动都是不错的锻炼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在运动后不要因为出汗或感觉热就大量饮冷水、吹空调,这样会使本身处于开泄状态的汗孔突然受到冷刺激而猛然闭合,导致汗出不彻,从而损伤荣卫,长此以往,会引发各种疾病。

  每次运动到全身稍稍有汗即可,避免汗出太过,以免伤阴耗液。

  《黄帝内经》指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天是万物蛰藏的季节,在冬季不要做过量的运动,应保持体内阴精,以潜藏阳气。 据中国中医药报

  做好三件事秋天精神足

  让各种生病的条件没有条件和环境是我们治未病干的事,秋三月,如何做才能身体康健呢?

  早睡早起,使志安宁。不要“机一离手,魂都没有”。我常跟患者说,手机就是“吸血鬼”,因为目受血而能视,五脏六腑之精血皆上注于目,白天对着手机办公,晚上对着手机游戏追剧,它不吸干你的血还正常吗?因此,尽量晚上11点前睡觉,睡前热水泡个脚,一来促进脚部血运,二来助眠。不要小看泡脚,脚部是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的交接处,中医有句话叫“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阳经脉交接通畅,气血循环好了,睡眠好了,精神足了,抵抗力强了,病就是个弹簧,你弱它就强。早晨,建议6点~6点半起床,穿衣活动,微热为度,让晚上养好的精锐之气从内脏“走”出来到体表,这叫“卫气”,它是保卫身体不受外邪侵袭的正气,它能让人适应外环境的各种应激事件。

  春捂秋冻,会捂会冻。看《老老恒言》,知古时就有卫衣,这是有原因的。领部带个帽子,无风时,帽子刚好在背部,保护背不受凉,风大时,戴上帽子,保护头部。还有,古人制衣,肩背部总是多一层布料,沿袭到现在,我想,一是让肩部挺拔,增加视觉效果,二是干肩挑活时增加衣物耐磨度,三是保健功能,保护背部不受寒,减少肺部疾病。秋季,许多地区早晚温差大,不要怕麻烦,该穿就穿,该脱就脱。虽说“春捂秋冻”,但也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明明知道自己一受寒就会感冒,那就抓紧多穿件衣服不感冒、不生病是正事。

  安于食,会吃才会养。中医认为,五色入五脏,白色入肺。秋季润燥食品很多,各种应季水果、莲子、百合、木耳、燕窝、白粥、山药、牛奶,都有润燥功效,每日一两种合理搭配,既保持饮食多样性,又不至于食品太杂,妨碍消化。平常体寒的人,可以吃红白萝卜炖羊肉或牛腩。“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安康”很有道理,白萝卜既宣肺又降大肠,红萝卜素有“小人参”之称,甘甜益脾,羊肉有温补气血的作用,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因此,秋季每周食用一两次非常养生。如果体质偏热,可以吃红白萝卜炖猪肉,另配银耳白合粥也不错。 据生命时报

  来源:燕都晨报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