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OECD首次对中国等9国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测评,中国学生表现亮眼

OECD首次对中国等9国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测评,中国学生表现亮眼
2021年09月26日 08:55 新浪网 作者 人民资讯

  

  在一个充斥着人工智能的未来不确定世界里,“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他是莎士比亚笔下吸取“宇宙精华、万物灵长”所汇聚的“一件了不得的杰作”,还是马克思笔下张扬着工具理性,被工具或机器异化了个体?

  “现在是父母、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采取行动支持儿童和学生发展社会与情感能力的时候了——这不是取代学业发展,而是与之并驾齐驱。”

  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测试PISA创始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英文简称OECD)教育及技能总监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Andreas Schleicher)博士在《超越学科学习--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全球报告》的序言中写道。

  

  作为致力于为全球各个国家带来最好政策,更美好生活的经合组织,OECD一直有着对未来教育的前瞻眼光。

  相比于之前强调学习者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等硬实力,现在,它开始将目光转向学习的软实力上来,更为关注:

  作为学习者的个体,他/她有着什么样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如好奇心、坚毅、快乐、焦虑等)?

  影响学生社会和情感能力的因素都有哪些?

  个体的社会和情感能力又是如何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发生和学习结果的获取?

  凭借其多年的全球影响力和对国际未来教育趋势的重视,OECD联合中、美、俄、加、韩、芬兰等全球9个国家10个城市,将对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关注落实到它的国际测评体系版图中来,

  2021年9月7日,OECD向全球公布了一份重磅研究报告,揭晓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Study on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简称 SSES)项目首轮测评结果。

  据《看教育EnsightEdu》获悉,这也是继 PISA 之后,OECD 推出的又一个全球性学生重大比较项目。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承担了OECD该项目在中国的测评组织和相关研究工作,苏州作为中国的一个地区参加了实地测评和正式测评。

  测评结果显示,好奇心、责任感及坚韧性对学生学业成绩具有最积极的影响;学校归属感更强、与老师关系更好的学生,其社会与情感能力更强。

  同时,测评发现,15岁的社会与情感能力普遍低于10岁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女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下降幅度大于男生。

  此外,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存在个体差异,社会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比社会经济条件差的同龄人具有更高的社会与情感能力。

  1

  全球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

  中国学生表现亮眼

  ”全球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中国苏州学生表现亮眼。“

  在2021年9月8日,“基于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团队经过为期三年的实践探索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发布会上,承接本次全球SSES中国区课题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教授与前来的教育界同仁们分享道。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教授

  本次调研,华东师范大学作为唯一的中国代表,在苏州十个区县的151所中小学校开展测评工作,调查中小学10岁和15岁组7550名学生,测评有效参与率超过了96%,为全球最高;同时开展了家长、教师和校长问卷调查,共获得2.6万多个样本。

  根据OECD全球报告,全球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首先,社会与情感能力对教育、健康与生活质量(幸福感、生活满意度、考试焦虑)均产生影响。

  从学业成绩来看,对10岁和15岁的孩子来说,好奇心和毅力是与学业成绩密切相关的社会与情感能力。10岁组学生,学业成绩与毅力、责任感、好奇心和创造力呈正相关。此外,阅读和艺术成绩还与共情、合作和果断呈正相关。

  从生活满意度来看,10岁组学生的生活满意度高于15岁组学生,从童年到青春期,生活满意度会下降,乐观是迄今为止与生活满意度最为密切的能力,其次是活力和信任。

  从心理幸福感来看,10岁组学生心理幸福感高于15岁组,从童年到青春期,学生的当前心理幸福感会下降,乐观是与学生当前心理幸福感最为密切的能力,其次是活力和信任。

  从考试焦虑来看,从童年到青春期,学生考试焦虑会上升,尤其是女孩。这些结果在各个城市是一致的。乐观和抗压力与考试焦虑负相关。这个结果在各城市都是一致的。

  

  其次,社会与情感能力存在类型差异。

  性别差异。平均而言,男孩的情绪调节能力更强,更善于社交,更有活力,而女孩则更负责任,更有同理心,更愿意合作。

  年龄差异。10岁孩子,无论性别和社会经济背景如何,其社会与情感能力平均高于15岁的孩子。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有些能力会下降,女生能力下降幅度要大于男生。

  社会经济地位差异。平均而言,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城市中,社会经济地位优越的学生比社会经济地位差的同龄人报告了更高的社会和情感能力。

  第三,影响社会与情感能力的重要因素有:

  学校归属感、师生关系与社会与情感能力呈显著正相关。

  学校归属感与更高的合作、乐观和乐群能力密切相关。

  校园欺凌与社会情感能力发展呈负相关。受欺凌程度较高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较低。学生受欺负的程度与较低的乐群和情绪管理密切相关。

  就中国学生的表现而言,经过与全球九个国家的十个城市的青少年进行相比后发现苏州青少年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表现亮眼:

  苏州学生5个维度15种能力的分值在全球名列前茅,共情,合作全球排名第一,责任感、毅力、包容度等也非常突出。

  在多项社会与情感能力中,苏州学生的性别差异为全球最小,性别平等的教育理念在苏州得到充分体现。

  参与运动类、艺术类课外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和好奇心;苏州10岁组学生参与运动类、艺术类课外活动带来的创造性和好奇心的提升效果位列全球第一。

  提高抗压力能够减缓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苏州10岁组学生抗压力提高带来的考试焦虑的减缓效果位列全球第一;苏州15岁组学生抗压力提高带来的考试焦虑的减缓效果位列全球前三。

  富有活力能够提升学生的心理幸福感;苏州10岁组和15岁组学生活力提高所带来的心理幸福感的的提升效果均位列全球第一。

  提高信任感能够提升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苏州15岁组学生信任感提高带来的生活满意度的提升效果位列全球第二。

  共情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学校归属感;苏州10岁组和15岁组学生共情能力提高带来的学校归属感的提升效果位列全球第一。

  苏州15岁组学生抗压力提高带来的师生关系质量的提升效果位列全球第一;苏州10岁组学生活力、情绪控制能力提高带来师生关系质量的提升效果位列全球第二。

  苏州10岁组学生毅力、情绪控制、信任、乐群、活力5种能力能够有效减少校园欺凌行为,其效果位列全球第一;苏州15岁组学生信任感、合作、活力3种能力能够有效减轻校园欺凌行为,其效果位列全球第一。

  2

  社会与情感能力,

  对孩子的人生幸福具有决定性意义

  会上,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通过视频表达了对华东师大举办成果发布会的祝贺。他指出,OECD 通过PISA项目在建立学习教育成果的全球指标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学业上的成功只是个人、 企业和国家成功的一部分。

  

  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以抗压力、乐观、合作、信任等为例,阐述了社会与情感能力在当今社会如何发挥作用让人们生活的更好。

  他表示,社会情感能力作为一种超越学科学习的能力,在应对日益动荡和不确定的21 世纪显得尤为重要,它决定了他们将会如何在这个社会中学习、工作、生活。

  “一个人的发展、成功和幸福,是认知能力和社会与情感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袁振国教授表示,“成绩好、智商高,可以上好的大学,但不一定获得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社会与情感能力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才具有决定性意义。”

  在袁振国教授看来,儿童和青少年学生在认知能力、社会与情感能力两方面获得平衡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今不断调整变化和难以预测的世界,才能灵活应对新时代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各项挑战。

  相较于之前的PISA测试,偏重于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估,SSES测试更为考察学生的非认知能力。在OECD看来,社会情感能力非天生,它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和塑造。

  该测评借鉴“大五”人格模型(Big Five Model),建构社会与情感能力的测评框架。框架主要涵盖五大维度,即任务能力(尽责性);情绪调节(情绪稳定性);协作能力(宜人性);开放能力(开放性);交往能力(外向性)。

  每个维度又确立了三项子能力,任务能力包括自控力、责任感和毅力;情绪调节能力包括抗压力、乐观和情绪控制力;协作能力包括共情、合作与信任;开放能力包括好奇心、创造性和包容度;交往能力包括活力、果敢和乐群。

  

  社会与情感能力的五大维度和15项子能力

  为了增强测试工具的信度和效度,此次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试还运用了三角互证的方法,即通过学生问卷、家长问卷和教师问卷等,通过自我评估和他者评估来衡量测试的一致性。

  此外,为了增强国家之间的可比较性,此次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试还进行了新的尝试,比如除了让学生自我报告的直接测试工具之外,还增加了锚定题,设计了一些具体的教育情景,让学生做出回答,从而简介判断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水平。

  比如,小雪有很多朋友,她喜欢与她的同学交谈。她非常积极主动,主持很多学校活动。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小雪是个善于交际的和外向的人?学生可以根据这个情景可以在“非常不同意”和“非常同意”的五点量表上做出选择。

  3

  测评不是为了排名,

  而是为了教育更好地发展

  会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黄忠敬作题为《社会与情感能力:过程方法与全球视野》的报告。他指出,社会与情感能力属于软能力,测量具有困难也有风险。

  此次测评是中国,也是全球的一次新的尝试。研究发现的可信度有赖于工具的科学性、抽样的代表性和实践的严谨性。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黄忠敬

  基于研究,黄忠敬教授认为:

  其一,得分不能简单地比较,需要专业解读,避免误导性解读。

  其二,测评具有较大难度,需要进一步探索新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其三,测评不是目的,测评数据只是基础,需要将其要转化为育人实践。

  其四,此次测评只是一个开始,并非尽善尽美,需要共同努力为我国教育改革尤其是评价改革探索方向。

  他强调,全球的测评不是为了排名,而是为了发展素质教育,为了推进教育实践,为了促进国家间相互学习,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幸福成长。

  袁振国教授也提出,OECD其实并不鼓励排名,苏州代表中国参与该项目也并非为了排名,而是希望通过国际比较,扬长避短,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促进学生发展,促进中国教育走向世界。

  为此,针对此次测评报告,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团队提出了推动我国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十大主张。

  01

  把提高社会情感能力作为“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十九大报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实施素质教育,到发展素质教育,不仅是字面的变化,也不是自然的延伸,而是向高度提升,向深度深化,向广度扩展,推进素质教育达到一个新水平。

  从高度说,需要从全面发展向为每个人提供适合的教育提升,从深度说,需要从基本素养向核心素养深化,从广度上说,需要从认知能力向社会情感能力拓展。把提高社会情感能力作为发展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将素质教育发展到更高水平。

  02

  把提高社会情感能力作为人生成功和幸福的基础性工程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儿童少年时期的发展环境和形成的精神气质影响终身。性格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所以,良好的性格要从小、从早抓起,积极的社会情感能力要从小开始重视培养。

  把提高社会情感能力作为人生成功和幸福的基础性工程,一是强调要把社会情感能力培养作为教育的基本内容、基本任务,二是要强调要从小抓起,家庭、学校、社区共同营造有利于孩子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良好环境。

  03

  把社会情感能力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

  评价是方向引领,也是工作指导。任何一项工作只有号召没有评价很难真正落实。作为发展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把社会情感能力列入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对推进社会情感能力培养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在认知能力、学业成绩评价方面我们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理论和操作系统,而是社会情感能力的评估方面,无论是内容、程序、方法,还是工具、手段,都十分薄弱,需要系统研究,重点加强。

  04

  把社会情感能力培养列入中小学课程内容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依托,也是教学活动展开的依据。把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纳入课程系统,才能保证这一内容的经常化、制度化。

  现在世界很多国家进行了把社会情感能力纳入课程系统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可以探索从学校课程到地方课程再到国家课程的逐步发展路径,开展改革试点,不断总结经验,扩大推广范围。

  05

  把提高社会责任感和责任能力作为提高社会情感能力的核心

  社会责任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情感能力的第一要素。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人成功成才的关键品质,也是获得社会认可、获得人生幸福感的重要根源。

  社会责任感在社会情感能力诸要素中具有核心作用和统领作用。所以,要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予以重视和研究,形成系统的、不同层次又相互衔接的培养模式。

  

  06

  营造有利于提高社会情感能力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场所,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老师。教育是孩子成长的第一颗纽扣。第一颗纽扣系的正不正、牢不牢,决定后面的道路直不直,平不平。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冲突是现实社会中的突出问题。

  家长的性格,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孩子的影响往往超过学校的影响,孩子越是年幼就越是如此。要营造有利于提高社会情感能力的亲和、开放、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加强家校联动,在创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氛围的过程中也提升家长的社会情感能力。

  07

  大力提高学生的学校归属感

  “爱生如子,以校为家”,说的是老师,“以校为家,心向往之”说的是学生。如果放假了,学生希望早点开学,就说明学生对学校有归属感。学校归属感强弱,反映了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管理落实的程度。学校办得好不好,学生有没有归属感是非常重要的标准。

  SSES的研究表明,学校归属感与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有很大的正相关。国际学生学业水平测试(PISA)数据表明,中国学生学科成绩优异,但学校归属感得分明显偏低。学校应该把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作为重要追求和努力的目标。

  08

  努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主体之间的基本关系,师生关系对学生性格的形成具有关键意义。研究表明,师生关系与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具有很高的正相关。平等的、民主的、公正的、宽严相济的师生关系是积极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特征。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而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和教师对师生关系的感受和评价经常不一致,“我是为你好”的教师愿望有时是导致学生不良情绪的原因。需要准确地了解不同主体对师生关系的感受和看法,自觉地、科学地改善师生关系。

  09

  努力消除校园欺凌

  学校欺凌是学校的一颗毒瘤,是导致学生心理障碍和学校风气不良的重要原因。国际社会情感能力的研究表明,校园欺凌与社会情感能力具有明显的负相关。这是十分容易理解的。

  教育部、全国妇联、关心青少年儿童成长工作委员会等部门,都曾多次发文、以多种形式要求减少和消除学校欺凌现象。学校欺凌现象虽有所减少,但仍然具有一定普遍性,有些地方和学校还比较严重,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把消除校园欺凌与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对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10

  把社会情感能力纳入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基本标准

  教师对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很大。一方面教师自身的社会情感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开放的教师其班风往往就活泼,消极忧郁的老师其班风往往就消沉;

  另一方面,教师的社会情感培养能力直接影响学生,教师重视不重视、善于不善于了解、调节、引导学生的感受、情绪、性格、人际关系等,对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很重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把专业化水平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但是目前的教师专业化标准和研究中,社会情感能力和培养能力几乎是空缺的。我们要把社会情感能力及其培养能力纳入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基本标准和重要内容,积极加以研究和实践。

  来源:光明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