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论坛在深开幕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论坛在深开幕
2021年09月28日 00:00 新浪网 作者 人民资讯

  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安全技术创新发展,9月27日至28日,由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粤海水务”)、广东省水利学会、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联合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行业协会等共同主办的“城市群饮用水安全保障与科学输配会议暨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联合创新中心首届论坛”在深圳举行。

  当天论坛上,由粤港澳三地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及龙头水务企业联合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水安全联合创新中心”。创新中心将汇集粤港澳及国内院士、专家资源,在水资源管理、水生态、水环境治理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加快水务领域技术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深圳市副市长张华在致辞中表示,过去40余年,深圳经济社会实现高速发展,科学治水用水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已建成东深、东江两个境外饮水工程,三条市内输水干线和22条输配水支线,基本形成了长藤结瓜、分片调蓄、互补调剂的水资源供水保障体系。期望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联合创新中心未来能在科技人员交流、科研攻关协同、科研资金流通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为深圳发展和大湾区建设添砖加瓦。

  香港水务署署长卢国华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联合创新中心能为大湾区多方合作提供一站式平台,开展涵盖供水不同环节的技术研发和应用,进一步推动区内城市更充分利用创新科技来管理用水需求和供应。同时在提升专业水平以及推动湾区水安全标准国际化方面担当重要的角色,助力湾区城市发挥优势互补的协同效应。

  广东省水利厅副厅长孟帆指出,广东省已先后建成了东深供水工程、深圳东部供水工程、西江引水工程、珠海澳门供水等一批重要引调水工程,为保障香港澳门以及整个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安全保障。到2025年,大湾区水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珠三角九市初步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水利现代化体系,水安全保障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率先打造成为全国“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示范区,深圳水利基础设施和水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中国供水排水协会会长章林伟表示,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在城市集群布局中,有70%的现代化城市处在水资源极度紧缺的地方,如何解决水资源、水利用和水的有效高品质发展,是非常关键的。“十四五”规划提出了资源、环境、生态、绿色、低碳、智慧等多个要求,对城市的供水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系统思维、科学构架,实现从源头到龙头的供水安全保障,这也是新时期新的任务。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平衡,亟须构建以水安全保障、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保护为重点的大湾区水网格局。”广东粤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外林表示,粤海集团从东深供水工程到近年启动建设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再到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等“大动脉”国家级工程,致力于农村集中供水、城乡污水处理等“毛细血管”民生工程,为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紧缺问题、科学构建大湾区水网格局作出了贡献。目前,粤海水务日均水处理规模位居行业第二,业务遍布全国18个省市区,参与制定14项国家、地方标准。接下来,粤海集团将以服务湾区发展、造福湾区人民为己任,提供改善水环境一揽子解决方案,为建设美丽湾区作出贡献。

  为期两天的论坛中,与会专家应邀参观东深供水工程。东深供水工程是以向香港供水为主要目标,同时担负深圳市和东莞沿线乡镇原水供应的跨流域大型引水工程。工程建成运行50多年来,截至2020年底,累计供水量约579多亿立方米。其中,对香港、深莞供水分别占香港淡水总量的70%至80%、深圳用水量50%以上、东莞沿线8镇用水量80%以上,近年年均实际总供水量约20亿立方米,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和深圳、东莞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2021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时代楷模”光荣称号,同年6月,东深供水工程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据了解,本次会议主要分为三大专题:分别为城市群水生态保护与水体修复、城市群饮用水安全保障以及城市群饮用水科学输配。

  来源:经济参考报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