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解码广州地铁十八号线的速度科技“基因”

解码广州地铁十八号线的速度科技“基因”
2021年09月28日 22:38 新浪网 作者 人民资讯

  万众期待的地铁十八号线正式“开跑”,南沙与城区实现半小时通达,进一步提升了南沙的交通枢纽地位。十八号线跑得“快”,跑得“稳”,跑得“舒服”的背后有哪些“黑科技”呢?记者和您一起解码国内第一条时速160公里的全地下市域快线的科技“基因”。

  跑得“快”:“子弹头”列车全线“飞”起来

  十八号线为何能跑这么快,首先就是“起跑快”。据介绍,与现有地铁“方头方脑”不同,十八号线是城际列车模样的“子弹头”,车辆采用160公里/小时市域D型车,8编组六动两拖。

  “该车型充分借鉴动车组及地铁技术平台,具有速度等级高、载客量大、快速起停、快速乘降等特点。”广州地铁相关负责人说。

  “起跑”后,如何确保不降低“加速度”,保证全程高速“冲刺”。广州地铁给出的答案是,优化和严格控制站点数量。为了让列车充分发挥时速160公里列车的速度优势,十八号线站点不能设得太密,不然还没加到全速就要减速停站。线路在设计时严格控制站点数量,“优中选优”。

  为了让十八号线更快,进一步缩短南沙与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线路采取“快慢车”模式运营。广州地铁车站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开通初期,十八号线快车中途只停靠横沥、番禺广场两座车站,单程用时约30分钟,较普通车快12分钟,实现南沙副中心至广州中心城区30分钟的时空目标。

  跑得“稳”:高铁CPⅢ精测技术确保列车无“颠簸感”

  记者从广州地铁获悉,十八号线在学校、医院、居民区等地段,应用1.23公里的钢弹簧浮置板预制道床和36.2公里的减振垫预制板道床,前者在时速160公里轨道交通中应用尚属首次,后者类似高铁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道床,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降低列车运行对环境振动及噪声的影响。

  此外,采用一体化风挡、全密封设备舱,有效隔离外部噪声,在高速运行中给乘客带来舒适体验。同时,列车采取轻量化设计和多项新技术应用,如碳纤维头罩、复合材料地板等,使得车辆更加节能环保。

  铺轨施工中,采用国内最先进的高铁CPⅢ轨道控制网精测技术,对轨道静态几何尺寸进行全面系统性测量、分析和调整,测量误差提高控制在1毫米级,大大降低列车运行时的“颠簸感”。

  跑得“舒服”:“最强大脑”确保乘客最佳体验

  全线车站整体采用流线型的美学设计和灰白色系的材料搭配,通过智慧照明控制系统,控制并调节色温和色调,让车站根据需要可以实现和定制充满艺术表现力的光环境场景,让车站更具未来感和科技范。

  此外,为了让乘客在搭乘时更好地选择想要的车次,车站将通过电子导引设备公布快车时刻表,乘客也可留意站台PIDS(地铁电视)、站台LED、车站广播发布的快车到站及下一趟列车是否为快车、快车停靠站点等信息。

  同时,利用车辆载重信息分析车厢内的客流拥挤程度,并在下一站的屏蔽门显示屏上显示列车各车厢的拥挤度,引导乘客往人较少的车厢候车。

  从市民快捷舒适乘车,到运营方科学高效管理,十八号线通过“最强大脑”——穗腾OS2.0将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十八号线进一步开展了智慧地铁探索,实现站内乘客信息动态发布系统整合,有效地提升服务水平、提高运营管理效率、降低运营管理成本、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广州地铁车站服务中心负责人韦琳珊介绍说,例如,乘客可体验到智慧化的自动售检票系统,实现出行无感过闸,全线的闸机均为人脸识别闸机,支持本线刷脸进刷脸出。

  十八号线的多个“国内”首次:

  国内首次在地铁线路中采用基于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轨道交通操作系统穗腾OS;

  国内首次在160公里/小时市域快线采用刚性接触网供电系统和单相组合式同相供电技术;

  国内首次采用高速等级CBTC列车信号系统;

  国内率先采用大带宽光传送网络及云平台搭建通信系统,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宽带无线通信等先进技术,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为乘客及运营人员提供多维度、全息化的通信服务。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耿旭静 董业衡 通讯员:谢子亮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耿旭静 董业衡 通讯员:刘伟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何瑞琪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