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基金会如何转型发展?

基金会如何转型发展?
2021年12月01日 06:05 新浪网 作者 人民资讯

  来源:联合日报

  

  • 2021年,是中国,也是山东基金会事业发展的第40个年头。作为山东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力量,从最早成立的山东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到上个月刚刚完成注册的山东齐鲁制药公益基金会,二百余家山东各级基金会在扶贫、济困、环境保护、科教文卫等各个领域为“让更多人获得幸福感”而持续行动,成绩斐然。

      11月25日,首届山东基金会发展论坛暨CFF山东峰会举办,与会嘉宾就山东基金会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共话一堂。

      南都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徐永光介绍,“基金会中心网显示:到2021年11月20日,山东省有229家基金会;2020年底,基金会的净资产是53.3亿元,较2019年增长12%;2020年基金会公益支出是13.4亿元,比2019年增长了23%。山东省基金会的数量资产和公益支出都排在华东地区第五名,前四名是浙江、江苏、上海和福建。”在徐永光看来,这个排名客观的反映了几个地区的公益发展水平,山东省的增速还是比较快的。

      2008年,被称为中国公益元年。“正是在中国现代慈善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山东乐安慈孝基金会于2010年正式成立。作为一家有企业背景的基金会,十年来,乐安慈孝坚持‘产业报国’‘服务社会’‘人人公益’‘建设生态’的原则,不断向省内外优秀基金会学习借鉴,积极稳妥的探索有自身特色的社会化发展路径。”山东省乐安慈孝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万春玲表示。

      在前期全国性高校教育科技资助、滨州公益慈善整体资助的基础上,2020年,乐安慈孝启动了山东慈善基础设施建设的第一个行业资助项目;联合省社创中心、省扶贫开发基金会,发起山东第一个议题领域资助项目,通过山东心智障碍者服务网络平台,支持、陪伴省内16家心智障碍者服务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在转型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区域公益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多元主体的活跃性和协商共进,没有区域联动、议题深耕,没有一大批一线品牌机构和品牌产品,单靠一两家乃至更多基金会自身的力量,是无法有效解决地方问题的,也无法助力更多群体获得幸福感。”多年来,乐安慈孝在转型中不断摸索,万春玲意识到,作为社会公益组织,只有把推动公益生态的发展作为机构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才会成为山东公益生态发展的主力军,也才能够真正感受到生态建设成果对于自身的价值与收获。

      对此,徐永光表示赞同,“之前很多基金会和慈善会,选择做沙漠中的胡杨林,独自挺拔,而不去做‘公益热带雨林’中的参天大树,共同茁壮。现在这种局面正在改变,山东省慈善总会就是其中的先行者——除了做好自己的机构和项目,也在为公益行业发展出谋划策,为打造“公益热带雨林”贡献力量。

      对于基金会今后的发展趋势,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金锦萍表示,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和转型时期,对基金会而言应重点关注两方面,一方面是怎么利用新兴科技,另一方面是如何在转型和发展过程中保持自己的定力。

      目前,《慈善法》将迎来立法之后的第一次修订,一部法律立法5年之后就进入修法程序在我国立法史上实属罕见。金锦萍认为,立法本身是要遵循客观规律的,最美好的制度并不是我们聪明的脑袋想出来的,并不是发明出来的,而是发现的。我们要用符合基金会的发展规律,去寻找最合乎它的发展规律的制度。基金会也不能丢失它的政策倡导和社会倡导中的能力,更不能忘记所有的政策倡导都是为了公共利益,是它作为社会公器的使命。

      本报记者王楠楠

  •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