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成都武侯四校联动赋能,助推武侯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成都武侯四校联动赋能,助推武侯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1年12月03日 15:14 新浪网 作者 人民资讯

  中国网12月3日讯(刘杨)“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11月30日,成都市磨子桥小学、马家河小学、簇桥小学、成都市实验中学附小联合开展以“活力课堂·落实语文要素·提升语文素养”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活动在簇桥小学集中展开。

  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程依清、甘雪梅、杨硕仁、廖馨梅进校指导。同时,磨子桥小学陶真刚、马家河小学詹福军、武侯实验中学附属小学谢华、簇桥小学校贺兵四位校长分别带领本校骨干教师参与了现场交流。

  研讨活动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爱之舟》为载体,进行同课异构。第一节课由马家河小学文小艳老师呈现,文老师首先引导学生提炼场景概括的方法,再运用此方法对其他场景进行概括。接着聚焦“逛庙会”情节,抓住“热豆腐”与“凉粽子”,“热闹”与“偏僻”等细节的对比,体会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第二节课由磨子桥小学李慧老师呈现。李老师引导学生用边读边想象画面、揣摩人物心理等方法品读印象深刻的场景,聚焦场景中令人难忘的细节,画出心目中父爱的形象,最后引导学生聚焦其中一个场景,进行创编,体会父子情深。第三节课由武侯实验中学附属小学的刘捷老师呈现。刘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具体场景描写,体会“场景有温度”;通过分析人物动作和心理等细节描写,提炼出“细节见真情”,进而引发思辨,让学生领悟父爱的内涵。第四节课由簇桥小学邓文娟老师呈现。邓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聚焦“为我凑学费、铺床”这一场景,抓住关键细节,体会父子之间的深情。品读“心酸的哭”回扣关键细节,体会我对父亲的愧疚、自责……整个教学过程先扶后放,情法相融,落实语文要素的同时,让爱流动了起来,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活力,提升思维的广度、深度,锻炼学生思辨的能力,进一步推动 “活力”课堂的探索。

  此外,大家围绕四节课进行了教学研讨。各校的做课团队就本校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说课,针对各校的设计理念、课堂效果及改进措施进行循环议课。在场老师自由发言,就课堂亮点和改进之处给予中肯的评价和建议。

  教研员老师们也就本次活动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杨硕仁老师用三个“感”来评价本次活动——感动、感谢和感想。就文本解读上,杨老师认为父亲给“我”的不仅是物质,还有情感和精神。“父爱之舟”不仅是“物质之舟”,还是“情感之舟”“精神之舟”,同课异构可以让“思维之舟”走远走深。廖馨梅老师用了十二个字评价本次的活动—规格高、选题精、价值大、支架巧。做课团队巧妙使用支架—问题串,让学生能深入思考。廖老师抓住题目,从“舟”字的本意进行解读,“舟”有获救、保佑、寄托和厚载等含义,引申出“父爱”的深意。甘雪梅老师基于课程标准对活力课堂进行了阐述,她认为 “活力课堂”是对语文课程理念的实践。“活力课堂”要做到“活而不死,活而不乱”。“父爱之舟”是一种“度”,“父辈度我们”“教师课堂上度学生”“老一辈度新人”。对于四节课,甘老师用小标题进行评价,“聚焦庙会,点上深入”“充分活动,面上兼顾”“整体架构,单元对标落点”“开放课堂,有生活链接”。

  教科院领导和四校校长进行总结性发言,大家达成共识,作为四所历史悠久的老校,在“双减”“五育并举”的教育环境下,应该 “共同进步、共创未来”。

  本次四校联动的活动,不仅为年轻教师们搭建了展示的平台,还加强了校际间老师的交流学习。相信在专家引领、领导支持、四校教师深耕的合作赋能之下,四校定能取得进一步发展,为助推武侯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