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瞭望东方周刊》聚焦武汉:湿地花城,快意江湖

《瞭望东方周刊》聚焦武汉:湿地花城,快意江湖
2021年12月18日 06:41 新浪网 作者 人民资讯

  1月29日,在武汉市天兴洲附近,水鸟成群(冯江/摄)时值初冬,漫步武汉东湖之畔,水光潋滟,湖岸悠长,往来游客在火红的杉林间穿行,在湛蓝的湖水映衬之下,宛若一幅精美油画。水清岸绿生态好,花艳树繁环境优。与过去相比,如今的武汉增添了更多绚丽的色彩,潺潺碧水与城相依,街头巷尾姹紫嫣红,一座座公园、一处处绿地点缀城市之中,“人在画中游”的美丽景象跃然眼前。近年来,武汉坚持新建与改造并重,绿化与美化并举,山水园林路桥共建,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通过强化湿地保护、建设花卉亮点片区、提升绿化覆盖率等一系列行动,绘就“江风湖韵、山清水秀”的山水园林新画卷。“湿地之都、花漾江城”成为这座城市的崭新名片。湿地之都在武汉蔡甸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沿着堤岸环湖而走,时值枯水期,沙洲滩涂露出水面,引来成群鸟儿觅食。偶有猛禽在这水天一色之境一展雄姿,惊起万鸟齐飞,颇为壮观。沉湖湿地位于武汉市蔡甸区西南部、长江与汉江交汇的三角地带,总面积达11579.1公顷。因其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功能独特,是东方白鹳、白头鹤等珍稀濒危水鸟的重要停歇地和越冬区。2009年国际鸟盟将沉湖湿地列为“国际重要鸟区”;2013年10月沉湖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前些年因为生态退化,水鸟规模逐年缩减。2014年,沉湖水鸟数量一度不足3万只,等到今年1月份,我们做越冬水鸟同步调查的时候,已经回升至7.7万只,一些比较稀罕的鸟在武汉也出现了。”52岁的颜军站在府河湿地的田埂上,正用双筒望远镜瞄向远方。作为武汉市观鸟协会会长,颜军不仅是这里的常客,更是近些年武汉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见证者之一。作为全球内陆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武汉境内江河纵横、湖泊众多,拥有165条河流、166个湖泊,湿地面积16.2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8.9%,被誉为“百湖之市”。然而,近年来由于经济建设发展,武汉湿地资源面临的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日渐突出,围湖造田等活动使湿地面积不断缩小,调蓄功能下降;生物资源过度利用使生物多样性受损;湿地污染使水体富营养化日趋明显。遏制湿地退化和恢复湿地成为武汉市的一项重要工作。2007年,《武汉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通过,武汉开启湿地保护步伐。武汉市林业局组织专家用3年时间,摸清了武汉湿地的“家底”。2010年3月,武汉市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完成湿地立法,出台了《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提出在全市湿地自然保护区实行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分区管理。此后,武汉市相继出台《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条例》《武汉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为城市湿地保护管理提供了制度性保障。随着武汉对湿地保护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鸟类来此栖息繁衍。鸟类增多,鸟与人争地的矛盾也开始显现。为了更妥善地处理人鸟关系,2013年10月,武汉又在全国率先推出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暂行办法》,每年投入8亿多元进行生态补偿,制定湿地自然保护区、基本生态控制线、长江跨界断面等生态补偿机制。改堵、控为疏、导,用激励机制引导农民调整种植和养殖方式。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完善,为武汉自然保护地建设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数据显示,近年来,武汉已累计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26处,成了候鸟的重要驿站。据《2020年武汉重点区域鸟类监测年报》统计,从2016年到2020年,武汉鸟类历史记录种类从365种增加至421种。11月8日,好消息再次传来。因为疫情延期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将于2022年11月21日至29日在湖北武汉举办,这也是我国首次承办这个国际会议。面对即将到来的国际生态盛会,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局长余力军信心满满:“我们将以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和办好《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为契机,讲好中国武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故事,把武汉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湿地之都。”

  1月28日,武汉市常青藤口袋公园(何小白/摄)花漾街区“春天樱花似雪,夏天碧荷接天,秋天满城桂香,冬天寒梅绽放。”在武汉的城市留言板上,一位市民的留言引发共鸣。徜徉武汉街头,风景四时不同。三环线两边,春、夏、秋、冬四季总有不同的花卉绽放。有的道路两边或路中间的绿化带,经常能看到绿化工人正移栽花木,在季节交替的时节为城市披上新装。武汉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花城”。在鄱阳街的平和打包厂广场,游客们正邂逅着一场秋日的花团锦簇。只见小广场两侧和中心的绿化带里,红叶石楠变成了精美花境,品种和颜色各异的花卉错落盛开。往前走,一排花箱隔出了一处花漾咖啡馆,可供游客休息……暖阳下,蜜蜂和蝴蝶被吸引来了;同样被吸引的,还有不少提前尝鲜的市民。这是武汉亮相的第二条“花漾”街区。始建于1905年的平和打包厂,是武汉现存最完整的早期工业建筑,也是最早的大型钢筋混凝土建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经过修葺和发掘,如今这里入驻了不少年轻、新潮的企业和工作室,咖啡店、文创书店、艺术展览等更是集聚了不少人气。“太好看了,整体设计有一种说不出的美。细看,有好些都是我没见过的植物。”带着小朋友来打卡的冯女士欣喜地说。他们家住在附近,经常会来小广场晒太阳,才几天没来,这里就变成了一条美丽的花街。“花漾街区”是一种新颖时尚的城市造景手法,意为“鲜花荡漾的街区”。武汉市绿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向《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介绍说:“历史文化和年轻时尚同时存在,是平和打包厂的独特魅力。在花漾街区的设计施工中,不仅注入了历史符号,还添加了许多年轻人喜欢的元素,希望可以用园艺之美,给城市老建筑增添活力,也能给市民带来全新的游玩体验。”为了打造四季有花、花开不断的城市美景,武汉市园林部门加强精细化养护和管理,巧修巧剪调控花期,实现了武汉市大大小小300公顷的花田错序开放,百万株月季全年大多数月份都能绽放,“提档升级”了现有的城市绿化区域:2021年,武汉市补栽了2万多棵大的行道树,并在道路和公园布置了1700多盆大型三角梅,3000万盆应季花卉。在七一、国庆等重要节日,城市不少地段还布置大型立体花坛和创意绿雕,为节日增添喜庆氛围。在12月1日刚刚闭幕的武汉市第38届金秋菊展中,江滩的百步花境让人移步换景,紫阳公园的水中菊舟韵味满满,沙湖公园的菊展充满生活气息……与往年相比,武汉菊展品种越来越丰富,展陈方式越来越新颖,花卉与市民的距离越来越近。除了看得见的变化,看不见的“内核”也在悄然改变。“今年,全市18个会场共用菊花156万盆,其中82万盆为汉产菊花,超过半数为本地生产!”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一级调研员方义欣喜地介绍。长期以来,由于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影响,武汉城市花材大多是从外地购买。在城市“增花添彩”的同时,花材的供应压力也在逐年增加。为让“花开四季”成为城市的生态名片,武汉开始大力推动花卉产业发展,打造一批花卉圃地、赏花基地;通过支持蔡甸花博汇、江夏花博园、黄陂武湖花卉科技产业园等发展壮大,建设区域花卉交易中心,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花卉产业链;通过举办永不落幕的家庭园艺展等,引导市民们的园艺花材购买需求,营造浓厚花城氛围,让“湿地花城”这一城市标签真正成为全民共建共享的民生福祉……人因花而悦,花因人而盛。根据规划,未来5年,武汉还将建设9处花卉亮点片区、10个花卉特色公园,打造30条花漾街区、300个街心花园、300公顷花田花海和500公里赏花绿道。“出门即公园,放眼是花海,人在景中,花为人开”的生态画卷将扮靓长江之滨的魅力武汉。

  5月20日,游客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九峰一路沿线的花田花海中游玩(李永刚/摄)见缝播绿“原先这里是荒地,连着臭水沟,现在焕然一新,可清爽了!”住在武汉市钢都社区的市民夏飞习惯晚饭后去附近的绿地走一走。这块狭长的绿地紧贴公路而建,景观廊桥、健身器械、露天长椅等公共设施错落分布,前来散步、锻炼的市民络绎不绝。这是武汉市近年建成的首批“口袋公园”之一,距离武汉二七长江大桥武昌桥头不足千米,原本是武汉市罗家港西路右侧的一片荒草地,经过精心设计,建成了一处1.15万平方米的休闲公园。“5分钟的路程,遛着弯就过来了。天气晴朗的时候,来这里放风筝、跳广场舞、舞龙舞狮的人很多,热闹得很,大家都很享受有这样一个休闲锻炼的去处。”夏飞指着路边一排移栽不久的乔木说:“等到春天,景色一定会更好。”在长江另一端,武汉市江岸区,另一座占地1684平方米的“口袋公园”引人驻足。通过设计,水渠和市政道路夹角的三角形地块被巧妙布局,内部栽种有樱花、桂花、乌桕、香樟等植物,大小不一的“三个圈”,划分出活动、运动、休闲等功能区域。公园落成后,周边居民赞不绝口。“下楼就是公园,太惊喜了。遛娃又有新去处了。”住在附近小区的胡女士每天晚上在附近散步,见证“口袋公园”给周边居民带来的便利。她说,过去这个地块一直空着,还有杂草。听说要建“口袋公园”,大家都很高兴。没想到这么快就修好了,清爽整洁,让人眼前一亮。2020年9月开始,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发起“口袋公园”创意设计征集活动,陆续拿出“巴掌”地块或“边角余料”地块,面向全社会众筹创意设计方案。200多个来自国内外设计机构和高校的设计团队经过激烈竞争,3名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95后”研究生的奇思妙想脱颖而出。5个月后,武汉首座通过众筹创意建设的“口袋公园”终于得以和市民见面。“首次参加‘口袋公园’这种设计活动,方案就被采纳,非常开心。‘口袋公园’是户外空间的重要载体,体量虽小,却在大家身边,能满足老百姓推门见绿、开窗见园的需求。”主创团队之一的杨超介绍道。“新建的每一处‘口袋公园’,几乎都是‘挤’出来的。”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养护处相关负责人说。街头两侧的空隙地、小区旁边的步道、道路相交处的土坡……他和同事们对城市空间有着独特的敏感,但凡有旧城改造、违章建筑拆除等腾退的小地块,就赶紧争取,将其绿化、扮靓起来。通过结合消减公园绿地服务盲区、改造老旧社区、建设城市亮点片区,武汉市园林部门“见缝播绿”,一点点拓展绿色空间,增加城市绿化面积。2021年,武汉再新建“口袋公园”100座,实现了城市绿量和城市颜值“双提升”,大大提升了市民的绿色获得感。近五年,全市累计建成各类公园416个,新建绿道1007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07%、绿地率37.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04平方米,较2016年底分别提高2.42%、2.87%、2.83平方米。未来,武汉还将朝着“湿地花城”目标加速迈进:全市计划五年内新建城市绿地5000公顷、造林绿化10万亩、新植树1000万株、新增花灌木200万株,至2025年,建设80个湿地类型公园、50个小微湿地和百里长江生态廊道。“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将充分发挥武汉市生态资源优势,持续推进全域增绿提质,不断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为市民提供更加美好的绿色生活空间,不断彰显‘春樱、夏荷、秋桂、冬梅’的四季花城特色,打造‘湿地花城’城市新名片。”余力军说。( 记者熊琦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制作:高雪梅)【编辑:符樱】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