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他乡也能做故乡——达川区麻柳镇三峡移民生活见闻

他乡也能做故乡——达川区麻柳镇三峡移民生活见闻
2022年01月18日 09:48 新浪网 作者 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达州日报

  位于明月江南岸的达州东部经开区麻柳镇玉皇阁村,有一群来自重庆开县(现开州区)的三峡移民,他们心怀“舍小家为大家”的信念,为了“高峡出平湖”的盛世伟业,积极响应号召离开故乡,迁移到麻柳镇和当地居民打成一片,在此安居乐业、养育子孙、颐养天年。

  

  “新家”成了团圆地

  2022年1月3日,杜子祥和女儿杜秋丝、孙女张诗淼分别从浙江舟山、成都抵达达州,早早等候在车站的杜威从父亲和姐姐手中接过行李,笑容灿烂地走在前面。早在几天前,杜子祥就与女儿约定了到达日期,这样既方便已从广东东莞回达的儿子杜威接送,也能尽早缓解亲人的思念。

  看着说说笑笑的一双儿女,杜子祥眼前一阵模糊,思绪回溯到了20年前。

  2002年8月27日,杜子祥与妻子向传英带着8岁的女儿杜秋丝、2岁的儿子杜威,跟随52位三峡移民组成的队伍,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乘上大巴从重庆市开县出发,前往达川区麻柳镇松树包村(现达州东部经开区麻柳镇玉皇阁村)。

  “那时一片茫然,害怕适应不了。”但豁达写在杜子祥的脸上,“看到修建得整齐漂亮的移民楼,突然就有了家的归属感。”杜子祥说,移民前,自己和妻子常年漂泊在湖北,做些开包子铺之类的小生意,只有逢年过节才回开县与亲人团聚。移民后,当地政府将移民楼附近的田地给每人分了半亩,种地之余还可以参加政府专门组织的培训班学习,通过养猪养鱼等增加收入。直到前些年,女儿在成都组建了家庭、儿子在东莞的工作逐渐稳定,他才又外出务工。

  一家人虽然平时散居各地,但是每逢过年就会聚在一起,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一派热闹景象。“过年就数我们家最热闹!”杜子祥美滋滋地描述说,除夕前,在自贡的妹妹、妹夫以及成都的女婿都会赶回来,与大家一起吃团圆饭、看春晚、放烟花。

  “每年正月初九,我们就在附近的罗鼎寨登高。”向传英指着不远处的山坡说,开县与达州都有正月初九登高的传统,相同的文化习俗让大家在他乡也能体味到故乡的亲切熟悉,久而久之便从“异乡人”转变成“本地人”,自然地融入了当地。

  

  杜子祥一家人

  环境变美生活向好

  粉刷一新的墙壁、铺陈着光洁瓷砖的地面、焕然一新的各种健身器材……移民楼前的休闲广场,2岁的张诗淼在妈妈杜秋丝的看护下,玩得不亦乐乎,“最喜欢和妈妈一起玩跷跷板!”

  杜秋丝抱起女儿,绽放出笑容,谈起了自己的感受:“村里的景色变得更漂亮了!尤其是装了路灯后,天一黑整个广场就亮了,大家聚到广场玩耍很热闹,我觉得住在这里比住在城里更舒服!”上高中前,杜秋丝都住在村里。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满载着她童年的记忆,“我在这里长大,能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并为此感到欣慰!”

  “从此村里多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据玉皇阁村党委书记卢其会介绍,休闲广场的施工建设由村党委主导,工程质量监督由移民代表唐永和负责,在村党委和移民代表的密切配合下,休闲广场按时按质建成,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乡村面貌越来越美丽。

  今年73岁的唐永和精神矍铄,在村里经营一家烟花爆竹店,20年来积极参与解决移民的大小事务,是远近闻名的“热心肠”。

  “新安装的自来水表好智能哟,可以直接在手机上缴费!自来水管的质量好,冬天不会再被霜冻坏了,这些都要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关怀!”唐永和像展示宝贝一般,小心翼翼地揭开盖在水表箱上的旧棉衣。他随后指着旁边的水井,讲起了村上解决移民用水问题的历史,“这是20年前,为方便我们取水用水,村上特意在屋后为我们钻的井,后来通了自来水,就很少用了。”

  从水井到自来水管,既是时代变迁的见证,也是当地党委政府多年来帮助三峡移民解决生活问题的一个缩影。居住环境的改善,让村民越住越舒心。

  邻里守望亲如一家

  10多年未外出务工的杜子祥是怎么找到工作的?这还得从乡亲邓能伟说起,“他在老板和我之间极力撮合,帮我争取到了一份工作。”杜子祥说,这份工作比较轻松,待遇也很不错,唯一有些牵挂的就是在达州的父母和妻子。

  “妈妈其实也很想来成都带孙子,但是无法兼顾两边。”杜秋丝说。

  杜子祥的父母都已年近80岁,向传英放心不下两位老人,毅然决定留在达州“老家”,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女儿总是担心我一个人太累,其实完全不用!”向传英说,邻里乡亲之间关系很友善,大家守望相助、相亲相爱,无论谁家遇到了困难,邻里乡亲都会在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

  “刚来的时候,对面的邻居王帮华担心我们生活不适应,常过来问候、帮助我们一家人。”向传英回忆,原来在开县过清明节,吃的都是汤圆、包面、麻花之类的,没有吃过清明菜粑粑,王帮华于是每次都会多做些送过来,也常邀请孩子们到他家去吃。此后,两家人来往频繁,时间久了便熟络如一家。

  杜秋丝随即附和:“对!我和弟弟那时都是王叔叔家的常客!”谈及童年时光,杜秋丝颇有感触:“班主任为了让我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环境,培养我当班长、学习委员,还推荐我当了学校的小记者。我那时对未来的憧憬,就是当一名优秀的记者!”光阴飞逝,当年梦想当记者的小姑娘,正扬起头看向女儿,露出甜蜜温柔的笑,“也许现在这样更好!”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这块经历生活变故的土地,默默守护着几代人的乡土记忆,用最亲切熟悉的乡音呼喊着游子的名字。在一年年的奔波往返中,麻柳镇的12户三峡移民同杜子祥家庭一样,早已同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上的人血脉相融。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向柯容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