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法官学手语传递司法温暖

法官学手语传递司法温暖
2022年01月20日 09:21 新浪网 作者 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法制网

  □ 丁慎毅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特殊的交通事故纠纷案前,法官韦英俏为了安抚当事人——聋哑外卖员小军的情绪,用新学的手语告诉小军:“你好,别紧张,法院会帮助你。”随后,小军点了点头,露出了笑容。

  为了这次庭审,法官专门找来了特殊教育学校的手语老师做翻译。而开庭前,法官为了能够直接和当事人交流,缓解当事人的焦虑,向手语老师请教了简单的手语“现学现卖”。切实保障残疾人诉讼权利,让当事人在严肃的庭审中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和更多的人文关怀,这样的行为值得点赞。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听力残疾人数达到2780万。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预测,到2050年,超过9亿人——或者说每10个人中就有一人将会丧失听力。2018年7月1日,《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和《国家通用盲文方案》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手语“普通话”成为现实需要。2020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与上海市残联共同开发的国家通用诉讼服务手语培训课程和教材上线“法官App”平台,法官集体学手语成为时尚。

  包括聋哑人在内的残疾人群体,是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习掌握他们的“语言”,不仅仅是法官们的事情,也应该是所有人,特别是承担公共服务的机构和工作人员的事情。通过学习手语来缩短与聋哑人之间的距离,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这件事本身就是在加强公共服务,而且是更有效的服务。

  不久前,中国残联、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工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扶残助残文明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要广泛深入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开展扶残助残文明实践行动;讲好残疾人故事,树立国家尊重和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形象。法官学习手语正是对上述意见的生动诠释,希望全社会都能积极营造关怀残疾人的氛围,把为残疾人办实事的工作,放在推进巩固拓展残疾人教育、就业、富裕的大背景之下,在帮扶困难的基础上,再推一把,让他们在最大程度上,做到自食其力,并对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