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2022河北两会新观察②丨扭住创新“牛鼻子” 下好发展“先手棋”

2022河北两会新观察②丨扭住创新“牛鼻子” 下好发展“先手棋”
2022年01月20日 18:44 新浪网 作者 人民资讯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代姣 赵晓慧

  17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5个项目获中国专利奖,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0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超6000家……2021年,河北省创新发展势头强劲。如何进一步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加快建设创新驱动、跨越赶超的现代化河北,是出席2022年河北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关心和热议的话题。

  加强支持引导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2021年10月,中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飞船的太阳能电池阵外表面覆盖着的近2万片高强度抗辐照玻璃盖片全部来自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

  不止“神舟”,从“天宫”“嫦娥”,到空间站、月球车、北斗卫星……几乎我国所有航天器上都使用了星箭公司的特种玻璃产品,这种高强度抗辐照玻璃盖片能够保护相关设备不受太空高能粒子、有害射线等的侵害,被称为航天器的“护身铠甲”。

  星箭公司生产车间。

  产品被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尖端领域,靠的是良好的性能和稳定的品质。谈及其中的秘诀,河北省政协委员、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勇归结为两个字——创新。

  “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在于创新,只有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锻造自己的‘杀手锏’,才能提升竞争力,在行业里站稳脚跟。”卢勇委员说,坚持创新,就是要快人一步,研发一批、生产一批、储备一批,要让研发始终走在市场需求的前头。

  “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自力更生搞创新是发展的根基,但同时,来自外部的支持也必不可少。”卢勇委员认为,科技研发投入大、耗时长,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往往是科创型企业成长路上共性的痛点和难点。

  河北省政协委员、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勇接受记者采访。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赵晓慧 摄

  他建议有关部门加强政策引导,对科技含量高、成长潜力大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在项目申报、评价奖励、创新资源对接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在政府创新决策中,赋予科技企业更多“话语权”,帮助它们破解“成长的烦恼”,激发创新活力,让更多企业大胆走上创新之路。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近年来,河北省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发展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力培育发展科技领军企业,推进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

  “今年,河北省科技厅将完善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培育一批研发能力强、成长潜力大的科技企业。”河北省人大代表,河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龙奋杰对记者说。

  畅通供需两端 加速成果产业化

  在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公园空中技巧及U型场地技巧赛道两侧,8块白色防风网凝结着河北的创新智慧。约4毫米厚的高密度聚乙烯材质防风网能够满足防风、透光及强风下的抗拉性能需要,每米宽度可承受1.2吨的压力。

  建设中的北京冬奥会云顶滑雪公园防风网全貌。

  以往,冬奥会滑雪比赛场地防风网全部由欧洲企业生产安装,国内无同类产品。河北省政协委员、石家庄铁道大学教授刘庆宽带领团队在科技冬奥专项“冬奥会室外雪上项目场地防风网关键技术研究”支持下,仅仅2个月就做出方案。依托方案生产的防风网,造价和施工工期远低于国外同类产品,得到国际雪联专家的高度评价。

  “为充分发挥科技对北京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的支撑作用,国家科技部和河北省连续实施科技冬奥专项,涉及科学办赛、冬季项目运动训练与比赛、公共安全保障、绿色智慧综合示范区、全球影响传播和智慧观赛等很多方面的几十个项目,一些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甚至领先的水平。这些成果不仅解决了冬奥的相关技术问题,而且能应用在其他领域和产业。”刘庆宽委员认为,近年来,聚焦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河北组织实施了一批科技项目,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不过做好创新成果转化应用,需要充分发挥创新成果的价值,这样才能让创新更有活力和意义。

  河北省政协委员、石家庄铁道大学教授刘庆宽。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冯硕 摄

  “比如‘后奥运时代’,我们怎样在更广泛的领域和产业上用好这些宝贵的科技冬奥成果。”刘庆宽委员认为,应该结合国家和河北省的产业链,对围绕冬奥的科技成果进行充分挖掘、梳理和拓展,通过成果转化平台,对接承接企业,让创新技术形成高端产品,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刘庆宽委员同时提出,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应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发挥科技成果评价“指挥棒”的作用,从需求侧入手引导和促进高质量成果的形成,破解科技成果评价中的“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问题,以充分释放创新潜能。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科研人员研发出的成果,相应的科技金融支持、服务与平台支持也必不可少。据悉,今年,河北将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打造承接京津成果转移转化的载体平台,全面深度对接京津高校院所技术和专家资源,建设科研项目评估和科技成果评价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市场化融资和交易转化。

  引培“最强大脑” 壮大创新驱动先行军

  近年来,河北培育了一批创新人才队伍。图为燕山大学教授华长春(右二)进行科研,他于2018年获得国家基金委杰青项目资助。

  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

  河北省政协委员,河北地质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凤鸣认为,以创新人才助力发展,要“引”,更要“培”。

  河北省政协委员,河北地质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凤鸣。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代姣 摄

  “要探索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好环境、好政策吸引高端创新人才服务河北发展,为他们提供社保、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政策保障,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高校要加强与行业的紧密合作、深度对接,推动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开辟一条引领未来技术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王凤鸣委员说。

  此外,他建议河北省应增强科技教育创新资源的配置能力,在大力支持几所重点高校的同时,优化、协调省内其他高校的优势力量,组成大学系统,支持建立协同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实现创新资源、高端人才共享,支持政产学研金各方要素形成创新合力,在高校内部形成同心圆式的协同发展模式。同时,放宽政策,打破条条框框,吸引省内外、国内外人才向高校聚集。

  河北省人大代表,河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龙奋杰。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康紫祎 摄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围绕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龙奋杰代表表示,随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燕赵青年科学家计划的实施,河北将培育一批产业“高精尖缺”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同时,背靠京津“大树”,筑巢引凤,探索多元化合作模式,加强院士专家引进,建立稳定支持机制,推动院士专家入冀工作。让“最强大脑”引得来、留得下、用得好,服务河北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科技进步大潮澎湃,惟创新者行稳致远。汇聚真知灼见与有力举措,可以预见,创新驱动、跨越赶超的现代化河北正加速而来!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