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盛世的侧影 诗人向以鲜为杜甫作传

盛世的侧影 诗人向以鲜为杜甫作传
2022年01月21日 11:30 新浪网 作者 人民资讯

  冯至的《杜甫传》、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洪业的《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杜甫》、朱东润的《杜甫叙论》、陈贻焮的《杜甫评传》……古往今来,有许多名家研究杜甫,为其作传。今天,写作者还能怎样书写杜甫呢?日前,诗人向以鲜《盛世的侧影——杜甫评传》出版问世,这是已在四川大学工作35年的教授向以鲜出版多部著述后,在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首部关于杜甫的学术专著。

  《盛世的侧影——杜甫评传》全书四十多万字,以杜甫的诗文本身为第一文本,辅以相关历史文献典籍及近现代中外杜甫研究成果。既有严肃的文献支撑,又有生动晓畅的现代表达,在众多杜甫研究著述中,堪称别出心裁的力作。

  为诗圣作评传

  窥见一个风云时代的侧影

  “我在写作过程中,总觉得仅用‘杜甫评传’这四个字不足以表达我想要表达的那种境界,也无法涵盖充满革新与创造力的杜甫形象以及他所处的那个盛极而衰的时代。”向以鲜告诉记者,在写作过程中,“盛世的侧影”这五个字逐渐浮现出来,而这五个字所传达的清晰而又繁复的指义,理性又富有画面感,正是他想要表达的杜甫。

  向以鲜表示,杜甫见证过盛世的辉煌也经历过乱世苦难,但人们谈到杜甫,总是将杜甫与“苦”联系在一起,忽略了他大部分人生是活在太平盛世。“尤其是开元那将近30年的时间,也正是杜甫成长和漫游的韶华时代!在那样一个黄金时代成长起来的,并且拥有显赫父系和母系家世的诗人,再苦又能苦到哪儿去?”

  时代洪流裹挟着个人的命运,杜甫也不例外。向以鲜说到,安史之乱改变了一切,作为个体的诗人杜甫,身如转蓬,在肉体上无力去对抗时代的洪流。但他找到了另外一种力量——诗歌的力量。“杜甫坎坷不安的生活与不朽的‘诗史’写作,将汉语之美、之幽深和力量推向极致。也磨炼出一面光鉴纤毫,朗映万象的神奇镜子,使千载之下的世人,得以窥见一个风云时代的侧影。”

  狂热迷恋杜诗

  用59种角度去书写杜甫

  “一个诗人在他一生中,一定会和另一个诗人,尤其是历史上的某个诗人发生神秘的联系,要么成为异代的兄弟,要么成为精神上的父亲,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神密缘分。”杜甫之于向以鲜便是这样的存在。向以鲜从小便喜欢杜甫,最初的影响来自其父亲。“他是我迄今见过的记忆力最好的人,直到他辞世之前的暮年,还能随口背诵自己少年时代所写的多篇作文。我第一次知道杜甫,就是父亲教我们背诵《春夜喜雨》之类的。”向以鲜告诉记者,自己真正跟杜甫有深刻的“结缘”是在大学时期,当时为考取西南师范大学(今西南大学)中文系曹慕樊先生的研究生,他花了两年时间去诵读杜甫诗歌全集。“读得越多、越深,我就越来越喜欢杜甫,那种喜欢是一种刻骨铭心的,并最终成为心灵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这本杜甫的评传,由59个小节组成,暗合杜甫59岁的一生。向以鲜表示,这并不是刻意而为之,而是在写完初稿过后,整理目录过程中突然发现的。“当时我就想,这样的巧合也太巧了,也许就是里面一定包含着某种奇迹吧。”值得一提的是,向以鲜也将于今年夏天满59岁。南京大学程章灿教授在序言中写道:“一个59岁的诗人,写另一个59岁诗人的评传,岂非天意?”程章灿认为,这59节文字,正好是“理解杜甫的59种角度”。而在向以鲜心中,杜甫是无尽的,这59种角度仅仅只是掀开了小小一角。“杜甫那千门万户的堂奥,等待更多的探索者去开启、去深入、去纵横!”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段祯 实习记者 泽登旺姆 供图 受访者 编辑 王鹃 校对 宋和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