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川观智库| 省农科院发布研究报告:如何提高四川粮食供给能力?

川观智库| 省农科院发布研究报告:如何提高四川粮食供给能力?
2022年01月23日 15:37 新浪网 作者 人民资讯

  川观新闻记者 史晓露 文/图

  四川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如何进一步挖掘潜力,提高粮食供给能力?

  1月23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发布《四川“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研究报告》(下称:《报告》),为进一步提升四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技术智力支撑。

  四川粮食生产面临耕地保障压力大、宜粮生产能力偏低等挑战

  “近年来,四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但也面临着系列挑战。”省农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牟锦毅介绍,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四川落地落实,2021年初,省农科院牵头成立了《报告》编撰工作组,在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的支持协助下,通过广泛调研,经过9个多月的辛勤工作,14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编写了《四川“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研究报告》一书。

  全书包括总报告、22个专题报告和附录三个部分。《报告》指出,当前四川粮食生产面临耕地数量保障压力大、耕地宜粮生产能力偏低、耕地环境安全形势严峻、种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粮食生产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粮食生产效率和效益偏低等挑战。《报告》从推动集种业、种植、仓储、物流、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粮食全产业链发展,优先保障种粮用地,建好高标准粮田,强化耕地环境质量保护,加强种业及粮食科技创新,提升粮食仓储加工物流水平,建立职业农民队伍,完善政策扶持体系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以关于“四川耕地资源态势”分析的专题报告为例,《报告》指出,2010—2018年,全省耕地呈增加趋势,粮食产量总体平稳。但在这期间,也有一些市(州)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较多,包括成都、广安、眉山、雅安、资阳,而增幅较大的为广元、泸州、攀枝花,其他地市均为增加,但变动幅度不大。

  此外,四川粮食生产还面临宜农后备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报告》认为,四川盆地的丘陵区耕地质量较差影响粮食生产,此外耕地基础设施条件薄弱,全省现有中低产田土591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58%,特别是盆地丘陵和盆周山区,部分县(市、区)中低产田土高达80%,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低于40%。

  中国工程院赵春江院士对《报告》予以了高度评价。他在该书序言中表示,该《报告》为四川推进粮食生产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加快种业振兴等提供了一整套的技术解决方案,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成略、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智力支撑。

  深挖面积提高技术  将安宁河谷打造成四川第二大粮仓

  面对粮食生产的挑战,有哪些解决对策?

  当天,“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天府农科智库专家委员会”宣布成立,来自国内三农领域的18位知名专家成为该委员会的首批专家。

  专家组成员、省社科院原副院长郭晓鸣认为,提高四川粮食供给能力,要把“地从哪儿来”和“谁来种粮”作为重点研究和突破方向。

  在找地方面,他建议从目前的低产出耕地入手。“四川有很多抛荒地,还有很多耕地属于粗放式经营,这些目前都不构成商品粮供给能力。”郭晓鸣建议,下一步高标准农田建设要聚焦到这些区域,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渐进式推进,进行空间重建提高耕地产出。

  他还认为,位于凉山州的安宁河谷大有可为,这是仅次于成都平原的省内第二大平原。“目前河谷地带主要以经济作物为主,土地产出很高,地租已达到四五千元/亩,很难用来种粮。但安宁河谷的二半山荒地,拓展为耕地的空间很大,关键是解决灌溉问题。”

  在解决“谁来种粮”方面,他建议,聚焦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专项扶持和补贴,增强种粮积极性和科学种粮能力。

  也有专家认为,在耕地空间增长余地越来越小的情况下,未来更多需要依靠科技力量,持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保障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于落实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战略。”省农科院院长牟锦毅认为,一方面,要落实好耕地保护建设硬措施,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打牢粮食生产的基石。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