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写给书店的“温暖情书”

写给书店的“温暖情书”
2024年04月30日 00:00 新浪网 作者 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湘西团结报

  写给书店的“温暖情书”

  ——读《世界在书店中》

  

  作 者:[英] 亨利·希金斯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3月

  甘武进

  “九岁的我,得到一个生日礼物:一张图书兑换券。妈妈带我去书店兑换。那家书店全都是抛光的木地板,铺着绿色地毯,让我想起桌球台……”翻开《世界在书店中》这本书,作者谈到了当时的情景:有个顾客看到他拿起的书后说,最好的一本书是叫《沙丘上的海滩派对》。当听到作者没听说过这本书,他哈哈大笑。多年以后,作者说他最惦记的却是那本并不存在的书。在生命中的某些时刻,他驻足在不同的书店里,有时甚至幻想会在一家藏书丰富的书店,蓦然发现那本书。

  亨利·希金斯是英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历史评论家和语言学家。此书不是地名索引,不是世界书店指南,而是十三位作家对书店这种特殊空间的私人回忆,是十三位作家写给书店的“温暖情书”。如阿莉利·史密斯的《书店时光》、胡安·加夫列尔·巴斯克斯的《两家书店的故事》、艾丽芙·沙法克的《我的故乡是故事之乡》等。对他们而言,书店是一种药剂或一帖处方,是一座秘密花园,是抗议世界其他地方泛滥的陈词滥调、巧言令色的舞台,也是一个安全、理智的所在,是一个既是灯塔也是洞穴的地方。

  在书中,那些作家用优美的笔调和带着温暖情感的回忆,写着他们和书店的种种相遇和奇趣。阿莉利·史密斯曾在当地的二手书店做过志愿者。“那些捐来的书五花八门,无意间也反映出捐赠者自己的生活。”捐赠者通过一些看似琐碎的东西把自己留在了书里:画面是树或者野生动物的香烟卡;药房的收据;歌剧、音乐会、话剧的演出票;各个年代的火车、电车、公交车的车票……“现在,每当我要向这家书店捐书时,都会翻一下书,确保插在书里的东西不是我要保留的。”

  书店也是作家脱胎换骨的地方。胡安·加夫列尔·巴斯克斯说:走进莱内尔书店,他像所有的小说学徒一样,想象着自己的书也在其中,在书架中等待被某个不设防的读者翻阅,乃至买走的那一刻。“所以,带着二十岁的满腔热情,我去了莱内尔书店。”他通常会一头钻进一层的书架之间,那里的光线并不是读别人写的书最理想位置,而他想的是他自己的书出现在这里的奇迹——那本他甚至还没有想好,没有动笔写的书——有一天它会在那些书架上,有众多的作家的书在一起。

  “爱逛书店的人可能就像朝圣者,有时候,一家书店被赋予了某种神圣的声誉,于是我们去寻访……”作者说,去里斯本的贝特兰德书店,它于1732年开业,1755年毁于大地震后搬迁至加雷特街的现址;去纽约西五十七街上如今已停业的里佐利书店,那里有引人注目的枝形吊灯和浅浮雕;或者去东京的森冈书店,这里每次只卖一种书……虽然如此,对大多数人来说,最丰富的书店感悟,并不是发生在你我虔诚地按图索骥刻意寻找的那些地方,而是在无意中撞到的地方。

  在网上购物,很容易找到想要的东西,可如果是书,“仅仅得到你已知道你想要的书,是不够的。最好的东西是那些在你获得以前根本不知道你想要的东西”。爱逛书店的人,并不是为买多少书,更多是“不期而遇”。一家好的书店是这样一个地方:我们为找一本书进去,出来时却买了原本不知道存在的书。与世界的对话就这样得以拓宽,我们体验的疆界就这样在反抗局限中向外推进。在网络书店,我们不会撞见某本意想不到的书,因为算法已推算出大家在找什么书,引导着只去我们已知道的地方。

  书店,一个让人驻足的地方。“书店永远都在产生新的渴望,永远都在我们心中播种渴望。”这种渴望会休眠很长一段时间,然后突然破土发芽。这就是书店的魔力:灵感在人们心中激荡,偶遇唤醒陌生的热望,梦想越来越大,顿悟照亮了心灵。书中的文章,是作者们对书店的赞美与致敬:认可它的价值,赞颂它的魅力。书中文章会写到他们所钟爱的一家书店、一种书店文化或者一个具体的地方——无论走到哪里,书店始终是他们的,也是你我精神上的故乡。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