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院
“小村医”也有“大担当”——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苏卫实践
近年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培养素养高、留得住、干得好的青年乡村医生人才,将思政工作、专业教学、社会实践融为一体,努力培养学生使命如磐的高度、心怀仁爱的温度、知识扎实的厚度、技术技能的精度和知行合一的广度,书写培育卓越基层医疗卫生技术技能人才的精彩篇章。
筑牢信仰之基
培育学生使命如磐的高度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院立足卫生类高职院校专业特色,自2018年以来连续7年举行医学生宣誓培根铸魂,为“00后”大学生量身定制“职业成人礼”和“思政大课”,让学生沉浸式感受医师职业的责任与荣光;运用优秀学生榜样力量,打造“身边榜样,前行力量”梦想公开课,党总支书记讲授“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信仰公开课,用故事讲道理发人深省,用事实说真话坚定信心,助推思政工作接地气入人心,促进青年学生强思想长才干;紧抓“雷锋月”“129”、无偿献血日、全国助残日等思政活动,开展“知行者”医学生核心素养训练营,将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注重医学人文教育
培育学生心怀仁爱的温度
学院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医师职业精神融入日常教育,着力培育学生“白衣之下的赤诚,医者仁心的大爱”。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等医学人文课程,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精神;专业课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诊断学》、《人体解剖学》获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内科学》获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徒手心肺复苏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获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特等奖、“以核心价值观引领《新生儿窒息》教学”获二等奖;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果融入学校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制订工作,强化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紧密结合,积极推进《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诊断学》《运动学基础》3门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成立两个社区健康教育学院,带领学生用专业所学为居民普及健康知识。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培育学生知识扎实的厚度
学院与苏州科技城医院、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合作开展驻点班教学,成立基层全科医生培养产业学院,形成产教深度融合共同培养机制,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学院与多家医疗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办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定期开展学生境外研修课程项目,为学生深入了解国际先进医疗技术与健康理念搭建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竞赛、科研项目等。通过不懈努力,学生们具备了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与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技术技能人才筑牢坚实根基。近年来,学院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始终位于全国第一梯队,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多元举措并行
培育学生技术技能的精度
学院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现代化的实训基地,拥有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中医类别)1个,2023年获评江苏省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与多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将实践教学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成长;成功选聘6位行业专家担任江苏省产业教授,探索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鼓励教师深入临床一线开展专业实践、调研和学术研究,提升教师的双师素养。2022—2024连续三年获得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高职组)一等奖,2023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定期举办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不断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获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临床技能”赛项中教师组一等奖和学生组二等奖、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高职组康复治疗技术赛项争夺赛金奖。据统计,91.2%的基层卫生单位对该校毕业生整体非常满意,认为其临床专业毕业生在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敬业精神等方面有突出表现。
搭建实践育人平台
培育学生知行合一的广度
围绕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开展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科技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和志愿服务实践等5种实践育人类型,建立全过程实践育人体系;培育多个有专业依托和影响力的实践育人项目,开展“三下乡”“博爱青春”等志愿服务活动,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体察国情社情民情,厚植家国情怀,项目获评2023年全国“三下乡”优秀实践团队;号召青年在暑假寒假期间深入基层,开展各项志愿服务工作;实施涵盖思想成长、劳动实践、志愿公益、创新创业、文体活动、心理健康等项目的“第二课堂成绩单”,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经过实践历练,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中表现优秀,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红色专项赛国赛三等奖,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二等奖。
孙泉 黄健 鲁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