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
本报记者 李 琤
越剧《春花暮成雪》剧照 出品方供图
2024年11月底,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举办了一场规模很小的发布会,却吸引了全国多个省份的戏迷前来捧场。发布会的内容也很简短:小剧场越剧《春花暮成雪》要在上海亮相了。
该剧的主创团队不超过10人,演员阵容只有3位,她们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知名旦角陈辉玲、洪瑛、朱丹萍。整部剧发生在民国,讲述了“大先生”背后女人的一生命运。剧中3个角色均以一种符号化的名字出现,陈辉玲饰演媳妇,洪瑛饰演母亲,朱丹萍饰演女学生,她们交织的中心——“大先生”自始至终以空气的形式出现在舞台上,表现了女性在新世界与旧生活交织时代悲剧性的一生。
就是带着这种“小”的气质,越剧《春花暮成雪》却刮起一场不小的旋风:此前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的演出中,开票很快售罄,剧场里大多是“90后”“00后”观众。走出剧场,很多人潸然泪下。也有观众会耐心等候演员卸完妆,热情地要合影、签名,表达对这场戏的喜爱。
“这是传统戏曲和现代先锋戏剧的结合,既保留了传统大戏的魂,又展现了当下舞台艺术的人文情怀与亲和感、沉浸感,简约而不简单。当然,3位艺术家的深厚功底也是演出成功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一位观众评价该剧,“不沉闷、接近观众,是中国传统戏曲走近年轻人非常好的尝试。”
网友“不吃草的羊”对该剧的舞美设计颇为赞赏:“第一处是媳妇新婚当天,一束鲜红的灯光打下来,本是素白的盖头和衣服瞬间变成红色,媳妇便穿上了婚服,随后便呈现出一场喜中透悲的新婚之夜;第二处是光影效果,在舞台左侧整面墙上呈现出媳妇坐在窗下孤寂无奈的身影;第三处是整场出现的3把黑白相间的椅子,我理解为,它们或许代表着是非曲直难辨,又或者新旧时代的碰撞。”
“00后”越剧迷“羽白”也为3位演员的表演所折服:“演出全程不换景、不下台,凭借精湛的演技、优美的唱腔,带领我们一窥角色的情感世界。”
编剧谢艳春介绍,该剧剧本创作于7年前。她翻阅了20世纪初五四运动时期的诸多史料,一度为新旧社会转换中女性的悲剧过往而难过,为她们写一出戏的想法随即萌生。只是剧本写完后一直搁置,直到此次被搬上舞台。
虽然很多观众认为,《春花暮成雪》是对传统戏曲的创新,谢艳春却认为,这也不乏为一种回归传统。她坦言,在构思剧本时,就想到了传统戏曲最早的表演形式——很少的人员、很小的班底,高度集中在几个甚至一个角色的人物塑造上。于是,媳妇、婆婆、女学生3个角色撑起了全剧。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同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的陈辉玲、洪瑛、朱丹萍,退休后的再度合作,三个旦角一台戏,在她们的舞台生涯中从未有过。
“这也是我第一次出演小剧场戏,是一次全新的尝试。”陈辉玲说,“首先,这个剧本非常吸引我,其中蕴含的人文关怀直抵内心;其次,导演给了演员很大的发挥空间,让我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经验、唱腔更自如地演绎对角色的理解。”
110分钟的演出里,陈辉玲从少女演到暮年,层次分明地呈现出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演出结束,她直言“过足了戏瘾”,并赞扬唱腔设计李燕华,为每一位演员量身设计了好听的旋律和独具一格的唱腔。“那些内心情感都是靠唱念来传递的,就像涟漪一圈圈荡开,拨动观众心里最柔软的那根弦。”
剧中饰演婆婆的洪瑛认为,虽然无法借用传统戏曲中扇子、水袖等表演工具,但这也让演员更加集中地对人物性格进行分析和代入,表演效果真实、动人。
扮演女学生的朱丹萍觉得在排练场吃盒饭也特别香,她说:“我们在一起探讨角色、分析人物情感走向,互相出主意,可能是因为都退休了,排戏更突出了我们的热爱,特别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