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王静 万小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列入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与去年“降低2.5%左右”的目标相比力度加大,展现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决心。
太湖治理是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去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首次全年达到Ⅲ类,成绩来之不易,但治太成效还需巩固,后续任务依旧艰巨。”无锡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奚河表示,将继续秉持湖岸同治、流域共治的理念,聚焦“西部湖区”和“主要入湖河流”两大关键区域,依托200多个工程项目精准发力,持续提升污水收集处理率,加大力度对农田排灌系统和水产养殖池塘进行生态化改造,继续对太湖湖体和近岸区域精准清淤,多措并举推动太湖水质稳定向好。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今年2月,省政府印发《江苏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若干政策举措》,围绕产业体系、能源体系、基础设施体系3大领域和全面节约、科技创新、消费模式3个环节提出21条具体举措。
钢铁行业是能源消耗大户。“今年协会将推动设备更新能效部分标准转化为地方标准,以标准为引领,倒逼企业提质增效。”省钢铁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洪冰表示,将继续为企业提供技术目录和能效诊断服务,目前正在与华为、中兴等协商合作,计划搭建垂直服务平台,更好地采集利用大数据,制定更为精准的节能降碳策略。
企业是绿色转型发展的主力军。中天钢铁集团累计投入超200亿元,实施250多项节能减排、循环利用项目,构建起以常州、南通、淮安为主的“一总部、多基地”产业布局。中天钢铁集团副总裁、南通公司总经理董力源表示,中天南通公司作为集团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将积极规划“近零碳”电炉及“风、光、储”等绿色能源项目,同多家科技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推动智能化变革与精益化升级。
氢能清洁环保、能量密度高、来源丰富,是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了国富氢能、骥翀氢能、华昌能源等一批行业头部企业。“今年我们将继续依托龙头企业优势,重点发展氢能全产业链装备、氢燃料电池系统和氢能应用环节。”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改革局局长徐道娟说,同时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围绕配套核心零部件等关键节点,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地,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氢能装备供应枢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