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金昌日报
永昌县人民法院:
多元共治化纠纷 用心巧解家务事
本报讯(记者文星乃)永昌县人民法院秉持“法结”与“心结”同解的理念,立足家事审判的特点,积极探索专业化、柔性化的审理模式,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在维护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家事审判专业体系建设上,永昌县人民法院紧扣家事纠纷特质,以家事案件主体的特殊属性、权利义务关系的特别保护以及程序的特别适用为着力点,大胆创新。在审判庭功能设置与审判队伍组建等方面积极探索,构建起了一套符合家事案件特点的专业化审判体系。一方面,打造了充满人文关怀的柔性化家事诉讼环境。通过成立“永昌县妇女维权合议庭”“少年法庭”“巾帼工作室”,营造出和谐、温情的诉讼氛围,为修复亲情关系搭建起坚实桥梁。另一方面,精心甄选专业的家事审判法官,以“移动天平女法官驿站”支部党建品牌为引领,挑选在家事审判领域经验丰富、善于沟通且耐心细致的法官,以“拉家常式”的调解方式,让当事人在温馨的氛围中化解矛盾,真正实现了“清官巧断家务事”。
为进一步扩大家事解纷的“朋友圈”,永昌县人民法院深化多元共治,构建了以法院为核心,妇联、社区、学校等多部门协同参与的多元化解 “同心圆”。与县妇联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将妇联的柔性调解与法院的刚性约束有机结合,打造综合性服务体系,高效化解家事纠纷。同时,积极融入基层治理大网格,走进社区开展普法宣传,通过通报典型案例,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加强与学校的联动,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活动,为未成年人筑牢法治“防护网”。
在家事审判成果巩固方面,永昌县人民法院探索了裁判文书法官寄语和判后回访制度。在裁判文书中,法官不仅深刻阐释法律内涵,还通过饱含温情的寄语,触动当事人内心,促进情感、伦理和家庭关系的修复。对于生效法律文书中有履行内容的案件,尤其是涉及子女抚养、老人赡养的案件,法官及时进行跟踪回访,了解当事人的履行情况和生活心理状态,从源头上减少执行案件的发生,延续司法温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