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公安报
把好春耕生产“第一关”
山东部署严打制售假劣农资违法犯罪
本报讯 记者张瑜、通讯员刘贵增、赵治国报道:近日,山东省公安厅联合省农业农村厅下发通知,就扎实做好春耕备耕工作,依法严打制售假劣农资违法犯罪作出部署,要求扛牢农业大省维护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强化组织部署,压紧压实责任,坚决把好春耕生产“第一关”,助力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
通知要求,要紧盯农资生产、销售等关键环节,迅速开展春耕农资排查检查和质量监督抽查,积极开展隐患排查。加强监督管理,积极与本地合法正规经营的农资企业建立合作,及时获取案件线索。加强信息研判,对可疑产品及时进行抽检。聚焦种子、农药、化肥等春耕物资,重点打击非法制售假劣、套牌侵权种子,非法生产、经营含有隐性成分的农药或禁用高毒农药以及制售有效成分不足的伪劣化肥、“农资忽悠团”和有资质企业代加工生产假劣农资、网络售假等危害农业生产、损害农民利益的犯罪活动。抓住当前春耕备播用种用肥用药需求高峰,农资生产、储备量大的时间节点,快侦快破一批重点案件,全力扣赃挽损。
通知强调,要强化协作联动,切实形成打击犯罪的工作合力。加强部门协作联动,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农资打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部署要求,会商解决法律适用、检验鉴定和涉案物品处置等难点问题。对质量不合格的农资产品要及时下架,严防假劣农资流入市场坑农害农。积极推动长效治理,强化措施、健全制度,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积极开展“送法入企”“万人下乡 稳粮保供”等活动,深入农资生产经营企业、鉴定机构,通报工作情况,听取工作建议,寻求专业支撑。积极宣传引导,通过以案说法、以案释法,讲明假劣农资的危害,震慑违法犯罪。采取释明识假辩假方法,提高农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引导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农资产品并保留票据,保护合法权益、避免财产损失。

